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投石问路 农机职业技能开发迈出新步伐


范云兵

加强组织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机行业职业技能人才培训鉴定网络,80%以上的省份在地(市)、县设立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和培训鉴定基地;农机技能人才培养鉴定规模逐年扩大,每年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员15万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比例达到10%以上;农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插秧机、玉米收获机、机动植保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操作工等新职业(工种)的培训鉴定数量不断增加。日前,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就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确立了如上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指出,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开发在农机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农机服务组织的快速发展,要求农机系统大力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和提高生产服务的能力;而农机跨区作业半径减小是一种发展趋势,农机服务向多元化发展,需要培养驾驶、维修、技术推广等多种工程职业技能型人才。

但是,要实现上述目标,任务依然艰巨。据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站长刘敏介绍,2007年全国乡村农机人员合计4500万人,约占农村劳动力的8.5%,其中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机人员仅60万人,不足1.5%。而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机人员也存在着分布严重不合理的现象:20%的省份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占全国总数的76%以上;技能等级结构中初级、中级的占近96%,高级及以上的仅占4%;农机维修和驾驶操作两大主体职业(工种)占鉴定总数的77%,其余职业(工种)鉴定数量很少,严重制约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此外,缺乏系统有力的经费支撑、师资力量不足也是农机职业技能开发的限制因素。

如何破解上述瓶颈?江苏模式或可借鉴。江苏省农机局局长徐顺年告诉记者,近年来,江苏省以职业技能开发与农机维修网点审定、农机安全生产、农机跨区作业、高性能机具示范推广、农机推广体系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工作相结合为总体思路,先后投入资金近400万元,共建立1个总站、5个鉴定站、10个工作站和65个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形成了由省总站、市鉴定(工作)站、县培训基地组成的省市县三级职业技能开发工作体系,拥有考评员315人,质量督导员151人,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提供依据。

据了解,拥有了健全的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和政策措施后,江苏省开展了一系列的农机人才培养活动。一是组织实施了农机“111人才工程”,明确“十一五”期间,在省内培养农机化优秀管理人才100名;具有较强专业知识、较高学历层次及外语水平、富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1000名;懂技术、会操作、能够传授技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农机技能人才1万名。以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和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设立省级农机管理人才、技术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市、县农机校或社会办学机构为依托,加强市县农机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并在各省辖市建立13个省重点培训示范基地,开展多层次的农机继续教育培训。二是联合省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人事厅和江苏常发集团共同组织开展两年一届的“常发杯”农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在全省农机系统掀起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的新高潮。三是组织实施农机技术指导员、农机修理工两个特有工种工人技术等级考核评聘工作。目前,通过集中培训和综合考核评审,全省已有197人取得高级工技术等级证书、47人取得技师技术等级证书,并按相应工资标准兑现了工资。这项工作开全国之先河,有力促进了农机系统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而作为农机企业领导人,江苏常发集团副总经理谈乃成也有一套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成功经验。

常发集团积极建立和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计划和提留适量的专项教育经费,大力推行企业培训师制度、技能人员研修制度、企业员工传帮带制度、职业资格证制度,并通过技术交流、岗位练兵、座谈问卷等多样形式,针对企业员工的现有技能情况、培训需求、可接受培训方式等作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确定培训重点,不断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技能素质,并积极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常发集团还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在企业特有工种、关键岗位上设立首席技师、首席操作师、工种带头人、专家型技能人才等高级职位,并经过反复的实践摸索,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在现有的维修队伍中定期把那些理论知识扎实、学习能力优秀、善于吃苦耐劳的技术人员选出来,把他们充实到已有的高精尖设备维修小组中去,在经过一系列的全面强化培训后,把他们输送至各配套设备厂、售后服务点进行产品装配实践、故障维修服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组织实施 植保机械 农产品加工 建立健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