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十一五全国村通投资500亿元 100%行政村通电话



  回首“十一五”村通工程的推进历程,其间几多豪迈、几多艰辛、几多奉献。如今,这一切努力结下了累累的硕果。“十一五”期间,全国村通电话工程累计直接投资500亿元人民币,使全国100%的行政村通电话、100%的乡镇通互联网、94%的自然村通电话,全国近一半乡镇建成乡镇信息服务站和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体系,数以亿计的农民借助电波搭上了信息时代的通信快车。
  再接再厉
  矢志不移
  经过“十五”末的奋力拼搏,全国没通电话的地方绝大多数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不通电、不通路,人烟稀少,自然条件恶劣。面对山村里百姓渴求的眼神,面对党和政府关于改革成果惠及大多数人民的郑重承诺,当时的信息产业部领导再次自我加压,下定决心:“十一五”期间,继续克服困难,再接再厉,将村村通电话工程列入年度工作重点积极推进,并确定目标:一手继续抓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以农村通信和信息化建设力助新农村建设。
  虽然只要再干3%就能完成任务,但这3%的未通电话行政村要全部开通电话,是何其艰巨?!要啃下这些硬骨头谈何容易?!
  2006年3月,信产部下发通知,并在北京召开了村村通电话工程全国动员大会,会上由奚国华副部长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大会将电信行业推进农村信息化具体落实为“三大任务、八项举措”,包括再解决10600个未通电话行政村的通电话问题,使我国通电话行政村比例再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98.6%;重点提高农村电话普及率。
  2007年,信产部继续发出号召,要求向自然村挺进,为20户以上自然村开通电话。村通工程又开辟了新的战场,形成了行政村和自然村齐头并进的局面。全行业快马加鞭,向深山老林进发,向贫瘠的农村进发。自然村村通工程启动的头一年即取得开门红,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六家基础电信企业共为20036个20户以上无电话自然村新开通电话,超过部里指定的年度基本任务量的7倍多。上海、天津、江苏、广东、宁夏5省区市实现了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电话。
  2008年,是我国大事、难事频发的一年,也是通信行业的多事之年。通信业在为四川抗震救灾、为奥运提供通信保障的同时,国家还对通信业进行了大的改革,工信部组建成立,运营商也由六家变成了三家,还发放了3G牌照。如此繁重的发展、建设、改革任务,如此大的体制、人事变动,机构变了,人员变了,企业变了,村通工程还要不要实施下去?还能不能实施下去?新成立的工信部党组经讨论,一致认为,人民邮电为人民的传统不能丢,为农民服务的思想不能变,要继续把这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搞下去。负责牵头这项工作的部电信管理局干部一边搬迁办公室,一边重新规划,布置任务。各企业在迎接企业改革、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同时,依然不忘大国企的责任,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工作的各项部署,在部党组领导下,全年直接投资共计122亿元,顺利完成了当年的村通目标,大力改善了农村通信状况。
  面对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条件差、勘测和施工难度大的重重困难,三大通信运营企业的建设者以大无畏的气概和“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情,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5年间全国新增2.1万个偏远行政村通电话,19个省份实现所有自然村通电话,通话比例达94%,五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移动电话人口覆盖率达98%以上。全国通电话行政村比例提高了3个百分点。此外,还为各地近6000多个农垦建设兵团连队和农林场矿开通电话,网络最远覆盖到了部分南海岛礁、西部边陲。他们在深山密林、在不毛之地、在人烟稀少的村落,用人抬肩扛的原始方法,用爬冰卧雪的奋斗精神,为依然生活在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人们送去了“信息的彩桥”、“致富的金桥”,在中国通信史上铸起了一座座新的丰碑。
  从“通电话”到“信息化”
  这五年,村通工程实现了从最初的“通电话”的目标到“信息化”的飞跃。如果说城市在完成由电话网向信息网的转型,那么,在不少农村,已经一步到位同步完成转型。这一步,帮助农民跨越了数字鸿沟,把农村、农民带上了信息高速路,带上了发家致富路,带上了文明生活路。
  信息通信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希望。村通工程已不仅仅为农民提供简单的语音通话,他们提供的是更先进的技术、更有效的信息服务、更便宜的资费。更让人欣喜的是,这些网络“高速路”上,还建成了“农信通”、“信息田园”、“金农通”等全国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涉农互联网站接近2万个,乡镇信息服务站20229个、行政村信息服务点117281个。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信息服务 基础设施建设 工作重点 新农村建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