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蔬菜种植技术 > 蒜种植技术

蒜薹贮藏病变及控制措施




    (2)原因 薹苞出现黄萎灰死或其他损伤后,霉菌侵染,并生长、发育、扩展。霉菌分泌的水解酶和毒素造成了组织细胞死亡和机体的腐烂。

    (3)防治 严格挑选加工,不让薹苞死亡和薹梢腐烂的蒜薹入库;创造良好的贮藏环境,保持蒜薹整体的完好和健壮;保持库内适宜低温,充分利用二氧化碳的足够积累来抑制霉菌的生长、发育;防止漏袋和袋口松等原因造成的高氧环境;努力减少风力、水流以及人手传播的可能性;采取必要的消毒灭菌措施,减少菌源。

    薹梗异变

    1.薹梗花斑

    (1)症状 薹梗表皮下显出黄、白、绿间色的不规则花斑,薹梗原形态没有变化。

    (2)原因 田间生长期色素分解形成花斑。

    (3)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认真挑选,防止带花斑的蒜薹入库;保持库内的适宜低温。

    2.薹梗伤害

    (1)症状 薹梗被纵剖开使得汁液流失,水分蒸腾作用加强,很快褪变为白黄色,并且干缩,严重时伤口边缘呈红褐色,并有霉菌为害的病症。

    (2)原因 采收时“划条”,使得伤口处汁液流失,水分蒸腾严重,加上高温、风干等作用,组织细胞很快死亡,造成褪绿、干缩、纤维化。

    (3)防治 改变“划条”采收蒜薹的办法,不使薹梗出现伤裂;认真挑选加工,不使“划条”的蒜薹入库;剪掉“划条”部分的蒜薹;贮藏期内易脱水纤维化,应加强技术管理,并在质变前出库。

    3.薹梗糠心

    (1)症状 薹梗表面失去光泽,有不同程度的褪绿表现,或黄化表现。糠心组织明显脱水,成白色海绵状,手感体轻。手指按压薹梗,易纵向裂开,折而不断。

    (2)原因 主要是由于库温频繁波动,薹梗水分蒸腾作用加强,造成了绿色的糠心条;而由于高温、高氧使得薹梗呼吸加强,物质、水分转移以及叶绿素分解,则会造成黄化的糠心条。

    (3)防治 挑选加工期间应避免风吹日晒,尽量缩短挑选加工和预冷时间;彻底剪掉老化部分,不留后患;保持库内适宜低温和稳定;严格掌握给氧低限,一般不要提前给氧,特别是避免漏袋和袋口松造成的高氧环境。

    4.薹梗干缩

    (1)症状 薹梗外层组织脱水,同时向梗心皱缩,病变部位由灰绿色变为灰褐色,形成干缩断条。断条不“拧劲”,与好的组织有明显的界限。其特点是多条蒜薹在同一位置一起发生干缩断条,常被白色棉絮状物(霉菌)包围。

    (2)原因 贮藏中、后期,在长期高二氧化碳的作用下,使薹梗组织代谢反常,造成生理障碍,细胞迅速脱水死亡,导致干缩断条。

    (3)防治 适时采收;避免收运期间捂苞伤热;贮藏对二氧化碳敏感的蒜薹,在掌握给氧低限的同时,要特别注意控制二氧化碳的积累;贮藏中、后期的给氧低限的上调一定要及时、有效,给氧要充分、透彻;蒜薹把要松而不散,装量要适宜;保持库内适宜低温和稳定,减少袋内气流水。

    5.薹梗冻害

    (1)症状 薹梗整条变深绿色,硬度增加,受害部位呈墨绿色和半透明的水润状,严重者表皮附有细小冰晶。解冻后呈灰绿色条,并软化;受冻严重的解冻后,呈灰绿色水煮条,然后水烂。

    (2)原因 环境温度过低,致使品温达到冻结温度以下。蒜薹经过较长时间的冻结过程,其原生质发生不可逆损伤,细胞结构也遭伤害,引起生理反常,加上冰品的机械作用,导致细胞死亡。

    (3)防治 以冰点为标准点管理库温;根据不同贮藏期蒜薹的质量情况,恰当地调整库温,不使库温低于-10℃;加强库内空气环流,避免出现低温死角,制冷设备要与库房匹配,安装的位置要合理,以保证库温的稳定和均衡。

    薹基异变

    1.基部老化

    (1)症状 蒜薹基部由下向上褪绿变为黄白色,纤维变硬,梗心组织明显脱水糠心,严重时形成锥状空洞。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化部位由下向上萎缩,若吸附气流水,则成水润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蒜薹 霉菌 脱水 腐烂
上一篇 : 蒜黄栽培技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