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蔬菜种植技术 > 蒜种植技术

大蒜二次分枝及畸形薹的诱因与预防


    每年在大蒜抽薹期都有一定比例的大蒜出现二次分枝及畸形薹,严重影响蒜薹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我们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探索出了有效控制大蒜二次分枝以及畸形薹发生的农业措施,对提高蒜农的经济效益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

    1 大蒜二次分枝及怪薹产生的危害

    大蒜二次分枝又称次级生长、分杈,群众称之“马尾蒜”,一般有两种现象:一是从外层叶鞘中分化成杈头,形成复瓣蒜;二是从内层叶鞘中分化成杈头,形成散瓣蒜。产生二次分枝后的大蒜主薹变短变细,甚至不能抽出,蒜薹产量下降70%,基本失去商品性。严重年份,“二水早”二次分枝的发生率达90%;“三月黄”发生率达45%。2005年大丰市裕华镇有33公顷“二水早”大蒜因严重发生二次分枝而导致蒜薹基本失收,给蒜农造成巨大损失。

    大蒜薹的畸形是蒜薹变粗变短,抽薹不畅,形成蒜薹肿大弯曲,丧失商品性,群众称之为“怪薹”。据多年多点调查,二水早怪薹年年发生,一般年份发生率在5%~15%,严重年份发生率达30%~40%。三月黄大蒜的怪薹发生率较低,一般年份1%~2%,高的年份达5%~10%。

    2 二次分枝形成的主要原因

    大蒜二次生长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除了因品种因素外,气候和栽培因素的差异是其主要成因。

    2.1 气候因素

    大蒜虽然对低温忍耐性强,但对温度较敏感,尤其是大蒜的春化阶段对温度和时间要求较低,一般大蒜播种后的植株在0~10℃,经过1~2个月就能通过春化阶段。我们经过试验,二水早蒜种播前在5~10℃处理30天,二次分枝率达53.54%,而未处理的蒜种其二次分枝率只有8.51%,是对照的6.29倍,这说明经过低温处理过的大蒜已通过春化阶段而产生分枝;2003~2004年,冬前出现了有利于大蒜的生长发育的暖冬气候,冬前生长旺盛,冬后假茎粗,叶片宽厚,二次分杈现象发生比较严重。

    2.2 栽培因素

    ①播种过早 冬前生长过旺易产生二次分枝近年来蒜农盲目追求蒜薹早上市,同时因面积大,为错开农活,提早播种,使幼苗发育早,分杈增加。据2004年对三月黄大蒜播期的调查,在8月底9月初播种的田块,二次分枝发生率为60%,而在10月中下旬播的三月黄大蒜二次分枝发生率只有5%。这说明推迟播期可显著降低大蒜二次分枝的发生几率。

    ②播种密度与分枝多少的影响 大蒜播种密度过稀会导致大蒜前期横向生长,假茎增粗,鳞盘大,易产生侧芽发育成分杈,特别是二水早比较突出。2003年调查,大丰市裕华镇一农户种4669平方米二水早大蒜,667平方米等行距种植37500株,基肥施磷肥100kg、棉饼75kg和尿素30kg,越冬前假茎粗达2cm,75%植株发生分权,最后因蒜薹大都失去商品性而耕翻改种。

    ③施肥不当也会引起大蒜二次分杈增加 大蒜较耐肥,对肥料需求量大。但如果基肥施用中氮肥施量过多,在早播的情况下,会在冬前形成生长高峰,冬后就会产生大量分枝;如春肥追施过早,植株内氮素偏多,后期薹肥不足也会促进分枝增多,主薹细而减产。

    3 怪薹形成的主要原因

    大蒜怪薹的形成主要是大蒜病毒病为害所致。发病株新生叶发育受阻,株型变矮,叶片和假茎畸形扭曲,蒜薹无法抽出,产生肿颈。其病毒菌源,一是桃蚜等传播危害,二是因大蒜为无性繁殖,繁殖材料带毒所致。

    4 预防二次分枝和减少怪薹的措施

    4.1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为了保证大蒜在冬前能发好棵,冬后能正常生长,一般要求大蒜在冬前要生长到5~6叶,假茎粗0.5~0.6cm,苗高20cm左右。按此要求,在正常年份下,露地栽培二水早要在9月下旬播种,地膜栽培在10月中旬播种;三月黄露地栽培应在10月上中旬播种,地膜栽培应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这时播种后15天左右出苗,越冬前利于形成健壮苗。

    播种时,株行距6cm×15cm,以6万株/667平方米左右为宜,播种量一般为200kg/667平方米左右。二水早适当密植,密度7万~8万株/667平方米,这样既可提高蒜薹、蒜头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又可有效防止大蒜二次分杈的发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蒜 分枝 蒜薹 春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