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蔬菜种植技术 > 黄瓜种植技术

探讨水果型黄瓜高效栽培模式


    以“种植密度(35厘米×50厘米)+整侧枝摘顶+叶面肥”的效果最佳 


    水果型黄瓜是近几年来颇为流行栽培的小型黄瓜品种,其商品瓜主要优点是瓜条顺直、长15-20厘米,单瓜重100克左右,皮色鲜绿,表皮光滑、无刺或少刺,口感脆嫩,适合鲜食及淹制,产品供不应求。目前,其种植面积已占黄瓜设施栽培面积的30%左右。 

    但是,种植者普遍反映,水果型黄瓜瓜条小,产量普遍偏低,且畸形瓜较多。针对这些问题,省农科院蔬菜所开展了上述因素对水果型黄瓜产量和质量影响的研究,试验表明,选择品种至关重要,优良的品种是高产稳产的关键,水果型黄瓜品种绿珍1号的产量最高,且适合于不同季节种植;种植模式以“种植密度(35厘米×50厘米)+整侧枝摘顶+叶面肥”的效果最佳;如不进行整枝,则种植密度以40厘米×50厘米为好,主要是因为密度影响植株的通风透光;叶面肥在设施栽培黄瓜生产上作用重大,但是施用时应特别注意浓度,试验以绿芬威2号1000倍+磷酸二氢钾800倍混合喷施处理的效果最好,浓度过大往往造成植株生长不良、畸形瓜多,影响商品瓜的产量和质量。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供试的水果型黄瓜品种有绿珍1号(广东省农科院选育)、新组合5号(广东省农科院选育)、翠秀(台湾选育)、河童盛夏(日本选育),4个品种均适于保护地栽培。 

    2、试验方法:试验于2005-2006年在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大丰基地的连栋大棚内进行,以河沙与蘑菇渣混合作栽培基质。按品种与栽培季节、种植密度、整株方式以及叶面肥处理分别进行试验,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5.6平方米,双行种植。 

    ①不同品种与栽培季节试验分别于2005年春季、2006年秋季和冬季种植绿珍1号、新组合5号、翠秀和河童盛夏等4个品种,以河童盛夏为对照,栽培管理按常规大棚管理进行。采收后统计比较各品种的黄瓜产量。 

    ②不同种植密度试验试验于2006年冬季进行,供试品种为绿珍1号,种植密度设行株距30厘米×50厘米、35厘米×50厘米、40厘米×50厘米等3个处理,栽培管理按常规大棚管理进行。采收后统计各处理的黄瓜产量和商品瓜率。 

    ③不同整枝方式试验试验于2005年春季进行,供试品种为绿珍1号,整枝方式设整侧枝(第8节以下侧枝全部摘除,第8节以上每一侧枝留2节)、整侧枝+摘顶(除了整侧枝外,第32节左右摘顶)、不整枝(自然状态,CK)等3个处理,其他栽培管理按常规大棚管理进行。采收后统计各处理的黄瓜产量和商品瓜率。 

    ④不同叶面肥处理试验试验于2006年秋季进行,供试品种为绿珍1号,设绿芬威2号1000倍、磷酸二氢钾800倍、绿芬威2号1000倍+磷酸二氢钾800倍(简称混合液)、清水(CK)等4个处理。各处理的喷施时间一致,即在开花期喷第1次、7天后喷第2次、盛收期喷第3次、生长中后期喷第4次、其他栽培管理按常规大棚管理进行。采收后统计各处理的黄瓜产量和商品瓜率。 

    二、结果与分析 

    1、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季节对水果型黄瓜产量的影响:4个水果型黄瓜品种在不同季节种植的产量调查结果表明,绿珍1号春、秋、冬季种植的产量均表现最高,其中2005年春季产量与同期栽培的对照种河童盛夏相比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秋季产量与对照相比增产达显著水平,说明绿珍1号适合于不同季节种植;而新组合5号和翠秀两个品种属于荷兰迷你类型,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其产量均比对照种河童盛夏和绿珍1号低(除2006年冬季新组合5号略高于对照种),主要是因为其商品瓜单瓜重小且仅长12-13厘米。 

    2、不同种植密度对水果型黄瓜产量及商品瓜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水果型黄瓜的种植密度以35厘米×50厘米最为适宜,产量最高,每亩产量高达3140.7公斤,种植密度为30厘米×50厘米次之,40厘米×50厘米处理的产量最低;商品瓜率则以种植密度为40厘米×50厘米最高(89.1%),35厘米×50厘米处理次之,30厘米×50厘米处理的商品瓜率最低。可见,种植密度越大,商品瓜率越低。综合水果型黄瓜的产量与商品瓜率的试验结果,推荐以35厘米×50厘米为大棚保护地的最佳种植密度。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黄瓜 处理 品种 侧枝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