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蔬菜种植技术 > 番茄种植技术

温室番茄多次坐果技术


    番茄采用多次坐果技术,一次播种,收获2~3次,产量可提高2倍以上。具体技术如下:

    一、适期播种

    1、播前准备 取未种过蔬菜的田土6份,过筛后加充分腐熟的猪粪4份,混匀后每立方米粪土混合物再添加50%多菌灵40克、磷酸二氢钾0.3千克、尿素0.2千克。营养土配制好后铺设育苗床。育苗床长330厘米,铺好后用脚踩一遍,浇水后覆膜升温。分苗用的苗床与育苗床铺法相同,浇水后覆膜升温。

    2、品种选择 由于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的生育期处于低温寡照的季节,应选种在低温下易坐果、果实发育快、商品性状好的中早熟品种,如佳粉15等。

    3、播种时间 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播期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宜,11月下旬定植,翌年2月上中旬开始收获。

    4、种子处理 播种前选晴天将种子晾晒2天,然后将其放入50~55℃的水中浸泡15~20分钟,待水温降至30℃时搓掉种子上的黏液并用清水洗净,然后再将其放入25~30℃的温水中浸泡5~6小时,浸泡完毕后将其放在温度为25~28℃的环境中催芽,2~3天后即可出芽。此外,还可将种子进行低温处理,即把浸泡后即将发芽的种子放在温度为0℃左右的环境中1~2天,然后缓慢升温,这样可促进种子发芽,增强幼苗.的抗寒性。

    5、播种方法 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播种前先用喷壶将苗床表面喷湿,然后撒上一薄层湿润的细土,每平方米播种5~10克种子,播种后覆盖1厘米厚的细土。出苗前土壤温度保持在23~25℃,4~5天即可出苗。

    二、培育壮苗

    1、出苗后到分苗前的管理 当50%的幼苗出土后,苗床白天温度控制在22~25℃,夜间温度控制在10~12℃。幼苗子叶展开后,要及早间苗并除去病苗和弱苗。分苗前一般不浇水,以防湿度过大引发病害,土壤相对湿度以60~70%为宜。幼苗第一片真叶出现后加盖小拱棚,适当提高苗床温度,白天温度控制在24~26℃,夜间温度控制在12~15℃。幼苗长至2叶1心时即可分苗。

    2、分苗后至定植前的管理 分苗既可防止幼苗拥挤徒长,还能促进幼苗多发侧根。分苗要在晴天上午进行,将子苗栽植在事先准备好的分苗床上即可,苗间距以15厘米为宜,栽植后将苗床浇足水,再覆盖一薄层营养土保墒。为促进缓苗,分苗后苗床温度要适当提高,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夜间温度控制在10~18℃,地温控制在18~22℃。分苗后大约一周时间,幼苗就开始扎根,生长点也开始生长,这时为了防止幼苗徒长可适当降低苗床温度,白天温度控制在25~27℃,夜间温度控制在10℃左右,地温控制在18~20℃,以促进花芽分化。

    3、当苗龄达55~56天时就可以定植了 为增强秧苗的抗逆性和抗寒能力,提高定植成活率并缩短缓苗期,幼苗定植前要进行低温炼苗。经过低温锻炼的秧苗,可短时间忍受0℃左右的低温而不致发生冻害。炼苗一般在定植前7~10天进行,白天温度控制在20~22℃,前半夜温度控制在8~10℃,后半夜温度逐渐降低至6~8℃。

    三、合理密植

    1、整地施肥 定植一周前将地整好。整地时亩施腐熟的鸡粪12~15立方米、磷酸二铵50千克、尿素30千克、硫酸钾20千克,施肥后翻地(深40厘米以上),然后整平,整好地后按大行距70厘米、小行距50厘米起垄,垄高15厘米。

    2、定植时间 冬春茬番茄的定植时间一般在11月下旬,定植时温室内表层土壤(10厘米厚)的温度应在13℃以上。

    3、定植密度和定植方法 一般每亩温室栽3000株左右,株距为26~27厘米。定植工作应在晴天上午进行,定植时按土坨大小挖好定植穴并放入土坨,坨面比垄面低1厘米,然后浇足定植水,5~7天后覆盖地膜。

    四、定植后的管理

    1、温度与光照管理 为促进缓苗,定植后至缓苗前应做好温室的保温工作,白天温度控制在28~30℃(超过30℃时要放风),夜间温度控制在15~18℃。缓苗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7~28℃(超过28℃时要放风),前半夜温度控制在15~18℃,后半夜温度控制在10~12℃。进入结果期后,室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前半夜温度控制在14~18℃,后半夜温度控制在10~13℃。番茄果实膨大后,着色期最适宜的温度为24℃,白天温度控制在24~26℃,夜间温度控制在15~17℃,地温控制在15℃以上,这样番茄不仅膨大速度快,着色速度也快。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番茄 苗床 种子 侧枝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