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水果种植技术 > 梨树种植技术

观赏凤梨种子的繁殖技术


    观赏凤梨原产于南美洲热带地区,多数附生于热带丛林之中,共有60属1400个原生种,其中最为流行的种集中在擎天凤梨属(又称果子蔓属,Guzmania)和莺歌凤梨属(又称丽穗凤梨属,Vriesea)。两个属的共同特点是株型秀美,叶色光亮,质地厚实,叶缘无刺,有的品种叶片有纵向或横向条纹或彩带。叶片簇生于短缩茎上,形成叶杯,用以储水和吸收养分。根系不发达,主要起固定作用。花序为主要观赏部位。  

    擎天凤梨属花序苞片颜色变化丰富,有紫红、粉红、红、黄,莺歌凤梨花序具分枝或不分枝的剑形花序,花序颜色同样较为丰富。观赏凤梨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量引入我国,由于其独特的叶姿和花型、持久的花期(长达4~9个月),立即风靡市场。近几年国产观赏凤梨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质量稳步提高,尤其是国内专业凤梨公司的崛起,其产品质量和进口观赏凤梨不相上下。但是,目前观赏凤梨在国内无论是播种苗或是组培苗都主要依赖进口,除个别品种有组培苗供应外,未见有播种苗生产供应的报道。2000~2001年我们开展了观赏凤梨种子繁殖技术研究,获得了擎天凤梨属火炬凤梨(Guzmaniafocus)和莺歌凤梨属大莺歌(Vrieseapoelmanii)的种子及播种苗。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1 催花和授粉  

    观赏凤梨完全自然开花,必须有充分的营养生长基础,为开花积累足够的营养物质。自然开花需具有2~3年的栽培时间、超过30片叶(包括已脱落的叶片),但一般不易开花,且开花时间不整齐。规模化的商业生产栽培必须在观赏凤梨植株生长达到一定苗龄或叶龄(超过20片叶)时,利用乙烯或电石水催花。  

    这种方法是观赏凤梨类花卉特有的催花方法。摧花必须选择生长势强,无病虫危害,达到或超过20片叶的植株进行授粉。首先排干叶杯内的水分,依品种不同及叶片大小、厚薄,分别注入50~500mg/L乙烯利或0.5%~5.0%电石水。如火炬凤梨可用500mg/L乙烯利、大莺歌凤梨可用200mg/L乙烯利注入叶杯中,在8~10天内处理3~4次;夏天温度高可减少1~2次,冬天温度低可增加1~2次。催花期间停止施肥1个月。在温度20~25℃、光强1800~2200Lx、相对湿度60%~80%条件下,经过2~4个月,花芽从叶杯中心长出,当花序伸出叶片之上,并开始着色后,选择粗壮的花序,用小刀陆续切除花序的总苞片和每一朵小花的小苞片,使小花外露,以便小花伸长生长便于授粉。擎天凤梨属的花序总苞及小苞片呈闭合状态,用小刀切除时要非常小心。火炬和莺歌凤梨较易操作,其小花均为黄色、3片萼片、3片花瓣、1枚雄蕊、1枚雌蕊。除去总苞片及小苞片后,经2~7天小花从花序基部陆续开放,此时可采集花粉进行同品种内株间异花授粉。为增加结实率,授粉时间以上午9~10时、下午3~5时为好,因每朵小花寿命只有1~3天,故需要及时授粉。除去花序总苞片及小苞片对授粉来说非常重要,否则因花序小花被总苞片及小苞片夹住,小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导致不育。  

    2 采种  

    擎天凤梨属和莺歌凤梨属均为穗状花序,果实为朔果,3个心室,每个心室约有种子20~50粒。种子为深褐色、细圆柱状,长约0.2~0.5mm,粗0.1~0.3mm;种子先端有深褐色绒毛,果实成熟开裂后种子极易随风飘去。从授粉到种子成熟,大莺歌凤梨需3~6个月、火炬凤梨需5~9月,从穗状花序基部开始陆续向上逐渐成熟。授粉后30天左右,果实逐渐膨大,突出萼片为深绿色,随着成熟度增加,逐渐转为褐色,标志着种子已成熟,可采收。采收后应及时播种,如需贮藏,可放在干燥器中置于0~5℃冰箱中贮存。  

    3 授粉  

    至采种期栽培管理观赏凤梨母株一生只开1次花,花后母株逐渐枯死。授粉后的采种植株此时已到了生育后期,植株极易衰老,应加强肥水管理,随时除去母株叶丛基部产生的吸芽,使养分集中供给母株。淋水时尽量不要打湿花序,防止花序长期湿润导致结实不良。施肥时注意增施钾肥和镁肥,减少磷肥施用量,严格控制铜和硼的施用量。因为观赏凤梨喜钾、镁,但磷量稍大易产生叶尖发黄;对铜和硼敏感,易造成中毒。施肥时可适当增加施肥次数,将肥料配制成0.2%溶液,直接注入排干水分的叶杯中。施肥30分钟后清洗叶片,以防肥害。肥料种类可用A、B液肥或复合肥(20-10-20)加KNO3和MgSO4,每隔7天施1次。每隔15天彻底清洗叶杯1次。因为观赏凤梨叶杯作为吸收水分和养分场所,长期积水,极易滋生藻类植物,定期清洗可防止或减少藻类植物滋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凤梨 种子 凤梨属 施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