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水果种植技术 > 柑桔种植技术

柑桔炭疽病发生成因及防治对策


炭疽病是我国柑桔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陕南柑桔炭疽病,有其特殊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症状。为此,笔者对柑桔炭疽病发生成因及防治对策进行了探索。

    一、病原及发病规律  

    炭疽病是由盘长孢状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侵染所致,为真菌门,属于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刺盘孢属。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枝、病叶和病果上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在病部越冬。翌年春季,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侵入寄主引起发病。在我县一般5月上旬为此病传播期,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发病期。

    二、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枝梢、果实,亦可危害花、主干和苗木。发病严重时,引起大量落叶,枝干干枯,导致树势衰退,甚至整株死亡。

    1、叶片症状:分为叶斑型和叶枯型。

    叶斑型:一般发生在叶片边缘或近边缘处,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稍凹陷,病斑初为黄褐色,后期为灰白色,边缘褐色或深褐色,病健部分界明显,高温潮湿时可在病斑上见到朱红色粘性小点,干燥条件下则为黑色小点,排列成同心轮纹状或散生状。

    叶枯型:在温州蜜柑上较为常见,发病部位多在叶尖处,在春季和生长势差的桔树上发病严重。初期病斑呈暗绿色,像被开水烫过的样子,病健交界处很不明显,后渐变为淡黄或黄褐色,整个病斑呈“V”字型,上面长有许多红色小点,发病3至5天后,叶片大量脱落,叶片脱落后的枝梢很快枯死,并产生许多朱红色粘性小液点。

    2、枝梢症状:分为慢性型和急性型。  

    慢性型,一种情况是从枝梢中部的叶柄基部腋芽处或受伤处开始发病,病斑初期为淡褐色,椭圆形,后渐扩大为长梭形,稍凹陷。另一种情况是受冻害或树势衰弱的枝梢,发病后常自上而下呈灰白色枯死,枯死部位长短不一,与健部界限明显,其上密生小黑粒点状分生孢子盘。

    急性型:刚抽发的嫩梢顶端3至10厘米处突然发病,似开水烫伤状,3至5天后枝梢和嫩叶凋萎变黑,上生桔红色粘质小液点。

    3、主干症状:大枝、主干受害后,在枝杆上形成大小不一的梭形或带状病斑,病斑下陷,周围产生愈伤组织,病部坏死干燥后树皮爆裂脱落,群众称为“爆皮病”。

    4、花果症状:花朵受害后呈褐色腐烂而落花。幼果受害初期症状为暗绿色不规则病斑,以后扩大至全果,湿度大时常出现白色霉层及红色小点,最后变成黑色僵果,但不掉落。大果症状有干疤型、泪痕型和软腐型三种。在果实生长中期,近果蒂处可发病干枯,引起落果。

    5、苗木症状:大多从离地面6至10厘米或嫁接口处开始发病,产生深褐色的不规则病斑,严重时可引起主干上部枝梢枯死。

    三、病因分析

    该病是一种弱性寄生菌,只有在柑桔生长衰弱的情况下,才能侵入危害,因而树势衰弱的发病重,生长健壮的发病轻或不发病。柑桔在整个生长季节均可被侵染发病,一般以夏秋高温多雨季节最为严重。每逢雨后,大量的分生孢子萌发后,芽管从伤口、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寄主组织,使病害流行成灾。冬春气候异常,又加速病害发生。调查发现,早春季节发生的叶枯型炭疽病,常与叶片遭受冻害有密切联系。枝梢枯死往往是受冻害后炭疽病菌乘机扩展或侵入所诱发的。

    其次,调查发现,发病地块多为原来的水田、低洼地及河滩地,究其原因,是由于土壤低湿,根系生长不良,导致植株抗病力降低,引起发病。

    另外,树冠密蔽,枝干交叉严重,枝叶郁闭,不通风不透光,当空气湿度增大时,病菌极易滋生。还有,部分桔农长期在生产中重施无机肥轻施有机肥,重施氮肥轻施磷钾肥,形成土壤板结,树体“虚胖”,根系趋向地表,抗寒抗病力差,造成病害流行。有些桔农急于追求眼前利益,桔园亩产达万斤以上,负载过大,却管理不善,使树体衰弱。在销售过程中,常常又待价而沽,果实采摘过迟,致使树体养分消耗,树势不能恢复,很难抵御严寒和病菌侵袭。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施肥 炭疽病 柑桔 主干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