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枯萎病是由西瓜类孢菌和葫芦科刺盘孢菌侵染所引起的病害,枯萎病在成株期发病,发病初期茎蔓、叶片萎蔫,白天明显,夜晚恢复,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干枯下垂,不能复原死亡。在茎基部可发现表皮纵裂或出现褐色胶状物,纵切观察维管束变褐。当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出现粉红色霉状物。
一、发病原因
1.轮作倒茬达不到要求。城关镇地处市郊,耕地面积小,轮作倒茬在两年左右,加之蔬菜种植面积大,该病害寄主范围广,可侵染茄科、葫芦科等多种蔬菜,还能在豆荚茎叶上生长。病残株上的大量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因倒茬年限短,土壤菌量大,气候条件适宜导致暴发成灾。
2.双膜瓜、小拱棚内空气湿度大,温度高,均有利于枯萎病侵染和扩展,因而发病早,病情较严重。
3.目前生产上种植的大都是易感病品种,一旦病害发生,扩展很快,死株率高,病株不但迅速萎蔫枯死,并有大量孢子产生,随水流和气流传播而再侵染,病害更加严重。
4.施肥不合理,氮肥施用过多,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不足,以及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大水漫灌、积水,管理粗放,发病重。
此外,气候潮湿多雨、光照减弱均可加重病害发生。
二、农业防治
1.严格实行轮作倒茬,切忌与蔬菜连作(葱地除外),最好选择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轮作时间4~5年。
2.选用抗病品种,如:昌农勿杈、黑密2号、西农8号等。
3.加强田间管理,施足腐熟有机肥,实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微肥。防止大水漫灌,尤其高温条件下,严禁浇大水,以减轻病害发生。据观察,凡在持续高温期内浇水,且沟内积水多,发病率一般在30%~50%,严重的达80%,无积水的发病率仅在15%左右。当外界气温达25~28℃时,揭去棚膜降低田间温湿度。
4.西瓜采收后,彻底清除病残体,深翻晒地,实行冬灌,减少田间菌量,可有效减轻病害。
三、化学防治
1.种子处理
用40%甲醛150倍液浸种12小时,捞出后洗净晾干备用;也可用50~60℃的温水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成1000倍液,将种子浸入30~40分钟后播种。
2.药液灌根
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灌根前先将西瓜根部周围土壤扒松,将药液绕根一周灌下,每株用药200毫升,7~10天灌1次,连续3~4次,或用70%敌克松原粉,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多菌灵胶悬剂100倍液涂茎部病斑。
3.嫁接防病
用南瓜、葫芦、瓠瓜、黑籽南瓜做砧木,西瓜做接穗,进行嫁接育苗,防病效果显著。2006~2007年在城关镇黄鸭坑村农户家进行嫁接示范推广,效果十分明显,发病率仅为1%。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z/sg/5/2008-12-12/82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