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水果种植技术 > 草莓种植技术

草莓芽枯病症状、发生规律及如何防治


(1)分布为害

本病亦称草毒立枯病,为世界性分布的土壤真菌病害,在土壤中腐生性很强,是多种作物的重要根部病害。除草莓外,还为害棉花、大豆、蔬菜等160余种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在草莓上主要为害蕾、新芽、托叶和叶柄基部,引起苗期立枯,成株期茎叶腐败,根腐和烂果等。

(2)症状

植株基部发病在近地面部分初生无光泽褐斑,逐渐凹陷,并长出米黄至淡褐色蛛巢状菌丝体,有时能把几个叶片缀连在一起,侵害叶柄基部和托叶时,病部干缩直立叶片青枯倒垂,开花前受害,使花序失去生气并逐渐青枯萎倒,急性发病时呈猝倒状。蕾和新芽染病后逐渐萎蔫,呈青枯状或猝倒,后变黑褐色枯死。茎基部和根受害皮层腐烂,地上部干枯容易拔起。从幼果、青果到熟果都可受到菌丝侵害,被害果病部表面出现暗褐色不规则形斑块,僵硬,最终全果干腐,故又称草莓干腐病。温度高时可长出上述菌丝体,己着色的浆果发病,病部变褐,其外围常发生较宽的褐色白带,红色部分略转胭脂红色,色彩对比强烈鲜艳,引起湿腐或干腐,但不长灰色霉状物,是与灰霉果腐病区别之处。

(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但没有合适寄主时可在土壤中生活2~3年。可以病苗、病土传播,栽植草莓苗遇有该菌侵染即可发病。病菌的适温为22℃~25℃,几乎在草莓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病。气温低及遇有连阴雨天气易发病,寒流侵袭或温度过高发病重。冬春棚室等保护地栽培时,密闭时间、长室温高而换气放风不及时,发病早而严重。露地草莓栽植过深,枝叶过于繁茂,灌水过多或园田淹水,病害加重。

(4)防治方法

①合埋密植,防止过密栽培。②大棚和温室保护地栽培草莓要适时适量放风。合理灌溉,浇水宜安排在上午,浇后迅速放风降湿,防止湿气滞留,并尽量增加光照。③草莓现蕾后开始喷淋有效霉素600倍液,或10%立枯灵水悬剂3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7天左右1次,共喷2~3次。④芽枯病与灰霉病混合发生时,可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65%甲霉灵(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莓 干腐 保护地栽培 野生植物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