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粮食作物种植技术 > 小麦种植技术 > 种植技术

麦秸全量还田的技术要点


    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的重要副产品。同时也是农业、工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源。将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不仅避免了因腐烂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以地养地,而且为大面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夯实了地力基础。世界上凡是农业发达的国家,都很重视施肥结构的科学合理性和大部分农作物秸秆的还田利用。大量的科学试验研究结果也表明,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是一项最经济有效的地力培肥措施。麦草还田之所以难以推广应用,原因在于草难埋、易僵苗。2005年笔者等在组织实施农业部“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试点”项目的同时,对近年来实施的秸秆还田试验示范应用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提炼出了麦秸全量还田技术要点,供大家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参考。

     1  切碎麦秸

    本地小麦亩产一般为300~400 kg,每亩麦秸数量也在300 kg以上。生产上,在机械旋耕过程中要使80%以上的麦秸埋入土壤中。才能保证下茬播栽质量,农民才认可。笔者等在实践中发现,留茬高度小于lO cm的麦秸比较容易埋入土中。小于1 5 cm时灭茬较好,因此在机械收割小麦时,将收割机的切草刀片间距调整为5~8 cm,使90%的麦秸长度小于1 O cm,产生的麦秸适合各种耕作机械作业,埋草效果才十分理想。

    2  调氮增肥

    一是增施氮肥。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草量大,而秸秆本身的碳、氮含量比例为100:2左右,腐解所需的比例为100:4左右,因此秸秆在腐解为有机肥的过程中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等元素,生产上要补施一定量的氮肥。一般每亩还田300kg秸秆时,基肥需施尿素1 O kg左右,5~7天后施苗肥尿素l 5 kg左右。二是增施生物有机肥。试验表明,每亩增施出现刀滚拖板粘泥及机具作业负荷过大等现象;水层过深时,草与泥分离,容易出现秸秆漂浮,埋草效果差,埋茬率降低,对人工插秧和机插秧均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作业前应把水层控制在3~4cm深,浸泡3~4小时,做到浅水旋耕。二是宜采用两次作业的方法。第1次机具前进速度宜慢,旋耕深度在20 cm以上;第2次速度可稍快,旋耕深度要求25 cm以上,确保80%以上的麦草能埋入土中。

    4  控水调气

    麦草在腐烂发酵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抑制稻苗根系的发生和吸收功能是造成水稻僵苗的根本原因。稻苗栽后5天以上,基本都已扎根活棵,1 O天左右明显恢复生长。如果秸秆发酵过程中长期泡水,秸秆腐解产生的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大量集中在根层土壤中,稻苗生长就会明显受抑制,所以应该及时脱水通气,促进根系生长。因此,进行秸秆还田的水稻田水浆管理必须采用干湿交替的模式,泡水1~2天,通气2~3天,切忌深水长沤、通气不畅。影响水稻生长。 

    为便于应用,笔者等总结了一口诀帮助大家记忆:秸秆还田就是好,耕地质量渐提高,麦草切碎是关键,合理施肥促分蘖,浅水旋耕有保障,控水调气防苗僵,用地养地相结合,增产增收有保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尿素 发酵 施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