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粮食作物种植技术 > 小麦种植技术 > 种植技术

小麦种植技术




    二、 小麦营养与施肥

    (一)小麦的矿质元素及其作用

    小麦干物质中,碳、氢、氧占90%以上,氮和灰分元素(磷、钾,钙、镁、硫、铁及微量元素)不足5%。从土壤含量和增产作用来看,氮、磷、钾最为显著,所以称为肥料三要素。

    氮是细胞原生质,叶绿素等的组成成分,充足的氮素可以促进根、茎、叶的生长,增加叶面积和有机物的积累。在幼穗雌雄蕊分化时施氮,可以减少不孕小花而增加粒数。当然,氮肥过多也会引致茎叶徒长,抗逆力减弱,发生倒伏,或病虫危害、贪青晚熟等。

    磷是细胞核的重要成分,并参与细胞的合成反应和糖、氮的正常代谢。小麦对磷反应敏感,缺磷会抑制根系发育,分蘖减少叶色暗绿发紫,成熟延迟,最后使粒重下降,品质不良。

    钾能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对氮和磷的吸收,提高体内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使茎秆坚韧抗倒。保证钾肥供应,还能提高叶水势、叶片持水力,显著地增强抗旱作用。

    其他元素对根的发育(钙),叶片的生长(镁,铁、铜、锰、钼)、茎的伸长(锌)、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硼)等,都具有特殊作用,虽然在植株体内数量很少,如果土壤供应不良,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小麦需肥特性

    1.需肥量较多,但因品种而异 小麦与其他作物相比,需肥量较多。一是小麦生育期较长,并且大半处于低温时期,土温低,有机质分解慢,二是幼苗期长,基肥易流失,三是在干旱条件下,磷、钾的养分形态不易被根系吸收,钾又不能通过灌水来供应。小麦品种不同,特别是矮秆高产品种和高秆地方品种,需肥量差异很大,有人称高产品种即为对肥水的高敏感品种。

    2.不同生育阶段吸收量不同 总的情况是,随着幼苗生长,干物质积累增加,吸肥量不断增加,至孕穗、开花期达到高峰,以后则逐渐下降,成熟期停止吸收,但在三要素之间,不同生育期也有一定差异。

    氮素在苗期含量最高,反应敏感;而单位面积日吸收量则有拔节至孕穗、开花至成熟两个高峰。磷素的含量比较平稳,并从返青以后日吸收量稳步增长,直至成熟。钾在拔节时,含量已达最高,以后则迅速降低,而日吸收量以孕穗、并花期最多,后期需钾较少。

    3.产量水平与施肥量的关系

    小麦的需肥特性有一定的规律。根据不同生态地区、土壤条件品种类型和栽培水平下的分析结果,平均每生产100千克小麦籽粒,大致上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N 3.0~3.5千克、P2O5 1.0~1.5千克、K20 2.0~4.0千克,在每公顷4500千克左右的产量水平时三者比例约为3:1:3,而当产量提高到每公顷7500千克左右的水平时,则接近于2.6:1.0:3.5。可见,随着产量的提高,对磷、钾的吸收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然而,如果施肥量超过品种生产潜力,也会引起倒伏,所以二者的关系实际上呈抛物线关系。

    4.不同生育期施肥的作用不同 一方面小麦不同器官的矿质元素含量不同,而不同器官又是在一定的生育时期形成和发展的;另一方面不同生育期的生长中心不同,施肥只是对当时代谢旺盛、生长势较强的部位作用最大。例如,苗期施肥可以壮苗,增加分蘖;幼穗分化期施肥可以使穗大粒多;拔节期施肥可以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穗数。在成熟植株中,籽粒的氮、磷含量比率最高,分别占全株干重的76.0%及82.4%,所以后期氮、磷供应可以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粒重、提高品质。这些规律,对于合理运筹肥水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麦的一生中,对氮的大量吸收是在分蘖、拔节和开花结实阶段;磷在植株体内积累快的时期主要是从拔节到籽粒形成阶段;而吸收钾的高峰则出现在开花前后。尽管小麦在生长初期吸收养分的数量不多,对营养元素的不足却极为敏感。中国麦区的小麦施肥经验强调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对于化学肥料的施用,因氮肥施入土壤后发挥作用较快而肥效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般都在播种前和拔节期分两次施用,每次各占总施肥量的1/2左右,为增加穗数和争取穗大、粒多奠定基础,磷肥由于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差,而且肥效比较迟缓,大都在播种前作底肥一次施入;钾在长期施用有机肥的土壤中含量比较丰富,一般相当于氮和磷的5~10倍,所以很多地区忽视施用钾肥,但实际上,有机质贫乏的瘠薄土壤、砂质土壤、中国南方的红壤土和东北的白浆土,以及重施氮、磷肥的高产麦田,土壤中的含钾量往往不能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通过施肥补充,在气候干燥的北方,钾肥可以作基肥施用,多雨潮湿的南方则可以分次施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施肥 品种 种子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