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粮食作物种植技术 > 小麦种植技术 > 生态种植

小麦套作春棉种植技术


       小麦套作春棉的种植方式,在我国早有种值。50年代初期华北和长江流域棉区,就大面积种植过麦棉间、混、套作,终因品种不配套、技术不过关、经济效益不高而种植面积逐年下降。近几年来,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改进提高,使麦棉套作技术得到发展提高,已成为棉区改一熟为麦棉套作两熟或麦、棉和经济作物多熟,实现棉麦双丰收的重要途径。
  1.种植方式

  (1)以2-2.1米为一带种植,麦行占地宽1米,种6行小麦,小麦行距20厘米,空档1--1.1米,翌春在空档中间套种两行春棉,棉花行距46厘米,棉行与麦行相距30厘米左右。这种种植方式适于土质肥沃、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套作的小麦一般亩产250--350公斤,皮棉100--150公斤。

  (2)以1.67米为一带种植,每带内种4行小麦,2行棉花。小麦行距20厘米,棉花小行距46厘米,大行距1.2米。小麦也可实行宽窄行种植,每带内4行小麦占地宽46厘米,小麦宽行20厘米,窄行13.2厘米,棉花行距40厘米,棉花与小麦行距40匣米(图3)。这种种植方式适于土质较好、中等以下肥力的地块种植。

  (3)以1.5米为一带种植,每带内种3行小麦,2行棉花。小麦行距20厘米,棉花行距50厘米,麦收后棉花宽行距1米。这种种植方式适于地力中等的地块种植。

  2.栽培技术要点

  套作的春棉花,从播种出苗到前期生长阶段,都是与小麦共生的,由于套作小麦的影响,往往不易全苗,造成缺苗断垄。为获得棉花早熟、高产,减轻套作带来的不利影响,棉花最好实行阳畦育苗,移栽大田后再实行地膜覆盖栽培。在具体操作和管理上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1)整地施肥。套作的棉花在播种或移栽前要把棉花行整成高10厘米左右的小高垄。小麦种在垄底,棉花种在垄背,这样既有利于小麦浇水,也有利于棉花苗期早发或方便覆盖地膜,缓和套作期间的矛盾。结合整地亩施农家肥不少于8000--5000公斤,过磷酸钙30--50公斤,有条件的还可增施一些饼肥等。

  (2)育棉花苗。育苗的阳畦应建在背风向阳、有水源、排水良好的棉田附近。以年前上冻前建好为宜,阳畦的大小可根据移栽面积确定。一般一个长13.3米、宽2米的阳畦,可育单株苗6000株,双株苗9000--10000株,移栽1.5亩左右。育苗土要求上质肥沃、通透性好。每一个长13.3米、宽2米的阳畦,再掺入腐熟过筛的骡马粪或干猪、鸡粪等100--150公斤,磷肥2--5公斤,使土肥混合均匀后踏实耙平,播前浇一次透水,待稍干后播种。一般单株苗营养面积40--45平方厘米,双株营养面积9×6厘米。潘种在划好的每个营养面积中间点2--3粒,用手指轻压,使棉籽入土三分之一左右。播完后再在棉籽上覆土2--3厘米。覆土太薄,棉籽易带帽出土;太厚吸水慢,出苗慢。覆完土后随即在阳畦上覆盖塑料薄膜保温。播种盖膜后至出苗前,以增温为主,约5--7天开始出苗后,遂步开始由小到大通风炼苗,并及时间去小苗、弱苗。阳畦内温度控制在18--25℃,白天不宜超过30℃。待棉苗长有2--3片或4--5片真叶就移栽。如当时晚霜没过,也可延迟到7--8片真叶移栽,但大苗移栽要求的土坨更大些。

  (3)移栽苗的管理。移栽前5--7天应将棉花行覆盖好地膜。移栽时可边起苗边打孔边移栽。栽时先栽苗后点水,也可失在定植孔内浇适量水可栽苗。移栽后的棉苗管理,一切技术措施要从早着眼,早松土、早治虫、早施肥、早整枝等,做到麦收前早管理抓壮苗,麦收后快管理抓早蕾。麦收前早管抓壮苗,主要抓好防地下害虫和防老苗、防干烤等。麦棉套作的地块金针虫、地老虎和蛴螬等,均比单作棉田卵最大、孵化率高,发生早、为害重,须早检查、早防治。棉花老苗主要是因棉苗距麦棵近,与麦苗争水肥,使棉苗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而形成的。可结合浇水追肥,来减少小老苗形成。一般在麦收前结合浇灌浆水,给棉苗亩施尿素4--5公斤,或磷酸二铵4公斤左右。防止烤苗主要是在小麦进入灌浆成熟期间,由于这段时间空气干燥、气温高、田间蒸腾量大,地上部干烤而导致死苗。这时应早浇小麦灌浆水和麦黄水,以促进小麦灌浆和棉苗早发。麦收后快管理抓早蕾主要是抓好灭茬、浇水和追肥等工作。小麦收获后,及时用犁浇耕(翻)麦畦,把麦茬翻下,而后对墒情差的地块浇水灌垡,墒情好的也应在晒垡2--3天后灌1次水。灌水3--5天后,及时平垡松土保墒,促棉苗生长。底肥不足或地力较差的地块,应结合翻地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饼肥30公斤,磷酸二铵10公斤。套作棉进入蕾期后,需肥水进入高峰期,重点要抓好以下几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移栽 行距 出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