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粮食作物种植技术 > 水稻种植技术 > 晚稻种植

中晚稻的田间管理技术


    搁田一般在稻株对水分不甚敏感的时期进行,即在幼穗开始分化前,当全田总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即可开始搁田。当然,还要根据苗体大小、土质好坏、基面肥数量、有机肥多少、灌溉难易以及天气变化等情况,灵活掌握。轻搁以人站在田面有明显脚印、但不下陷、表土不开较大的裂缝为度,然后复水,待水层自然落干后再轻搁,反复几次。

    七、田间杂草的危害与防治

    生长在稻田中的有害或不利水稻生长的植物,人们统称它为稻田杂草。杂草和水稻争水、争肥、争光以及争空间,如果不除草,水稻就会歉收或颗粒无收。杂草籽实易夹带在稻谷中使产品质量下降,影响收益;杂草易寄生病虫害,使农药使用量增加;杂草妨碍机械化作业,使农业成本提高。

    稻田杂草的防治,除轮作除草、耕作除草和人工除草外,最有效方法是化学除草。

    具体方法:在插秧、抛秧前3~5天,将稻田整平灌水后,每亩用12%恶草灵乳油80~100克,或5%恶草灵乳油100~200克,拌细土15公斤撒施,杀灭田间杂草。移栽稻于移栽后5~10天,每亩用50%杀草丹乳油200~250克,或25%吡嘧磺隆(草克星)可湿性粉剂25克,或田草光(苄嘧磺隆与丁草胺复配剂)可湿性粉剂25~30克拌化肥或细泥土撒施。抛栽稻于立苗后选择对抛秧稻苗安全有效的除草剂,如丁苄、抛秧一次净、幼禾葆等,按说明书使用。

    八、水稻本田期病虫害防治

    本田期是指秧苗从移栽到收获的时间。

    我国水稻种植区,水稻病虫害种类和为害程度有较大差异。水稻的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班病、恶苗病、稻曲病、稻菌核病、矮缩病和胡麻斑病等,其中以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较为普遍,危害也最为严重,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为害水稻的害虫较多、较复杂,主要有螟虫(大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苞虫、稻叶蝉、稻粘虫、稻瘿蚊、稻蓟马、稻蚜虫、稻椿象、稻象甲、稻秆潜蝇、稻螟蛉和稻蝗虫等。它们分别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在水稻的不同类型和生育期为害。其中以稻螟虫、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为害最普遍和最严重,是水稻的三大害虫。

    九、水稻三大病害的防治

    水稻的三大病害是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现将其发生危害特点和药剂防治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1.稻瘟病

    稻瘟病为真菌性病害。

    根据侵害的时间和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枝梗瘟、谷粒瘟和穗颈瘟等。其中以叶瘟发生最普遍,穗颈瘟造成的损失最大。在本田期水稻以分蘖盛期和孕穗未期至抽穗初期最易感病。一般在雨水多、深水灌溉、孕穗抽穗期缺水干旱或遇长期阴雨、偏施氮肥、后期疯长的情况下易造成穗颈瘟流行。

    稻瘟病的防治除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合理肥水管理等综合防治外,本田药剂防治方法是:对感病品种及常年重发病区,在水稻破口前1~2天至齐穗期,亩用20%三环唑75克或用30%的稻瘟灵乳油100~150毫升加水50公斤喷雾。

    2.纹枯病

    纹枯病也是真菌病害,主要为害水稻叶鞘及叶片。

    纹枯病发病初期在基部的叶鞘上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随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灰白色病斑,多个病斑可聚合成云纹状大斑。叶片病斑与叶鞘病斑相似,但不规则。该病后期病部可产褐色菌核,重病株可整株死亡。纹枯病在高温高湿、氮肥施用过多、稻株生长茂密、通风透光差、多雨及长期深水灌溉的情况下,发病严重。

    纹枯病的防治方法:除消灭菌源、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外,药剂防治是在分蘖末期至圆秆拔节期丛发病率10%~15%,孕穗期15%~20%时,亩用1%井岗霉素500克加水75~100公斤喷雾。

    3.白叶枯病

    白叶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由于发病稻叶枯死后呈灰白色,故俗称“过火风”、“白叶瘟”等。

    白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引起稻叶枯黄,有效光合作用面积减少导致穗数减少,不实粒增多,千粒重下降。病菌主要在稻谷和稻草中越冬,播种病谷,病菌就会侵害幼苗的根及芽鞘而发病,插秧时又将病苗带入本田。病菌从水孔和伤口侵入,并喜高温高湿环境。因此,遇台风暴雨和长期深水灌溉及偏施或迟施氮肥的稻田,往往发病严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稻瘟病 稻纵卷叶螟 除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