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母猪饲养

规模化猪场提高母猪生产力的关键控制点


猪场赚钱的关键之一是要有好的生产成绩,好的生产成绩则主要取决于母猪生产力的高低。母猪的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的能力,母猪的生产力是影响规模化猪场生产全局的重要指标,为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养猪目标,必须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制约母猪繁殖力的因素很多,关键控制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合理的母猪群体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对母猪群体繁殖力的影响很大,尤其表现在对排卵数影响上。母猪群内年龄结构主要依据母猪的利用年限而定。一般猪种的母猪繁殖高峰为第2~7胎,第8胎及8胎以后产仔数和仔猪存活率逐胎下降。据此,规模化猪场母猪的利用年限限定为3~4岁,每年更新25%~30%,各年龄的母猪大体上均占20%~25%,对生产力较高的母猪可适当延长年限。对母猪及时的选留与淘汰是保证一个猪场满负荷生产、使母猪群具有较高生产能力的关键措施。

  2缩短母猪繁殖周期、增加年产胎次,提高母猪利用强度

  母猪的繁殖周期包括配种期、怀孕期、泌乳期,从配种至泌乳期结束(仔猪断奶)称为一个繁殖周期。繁殖周期是影响母猪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其中怀孕期114天是比较固定的,所以要增加母猪的年产胎次,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2.1控制初配年龄

  适宜的初配年龄既能获得初配后较高的受胎率、产仔率,又能延长种猪的利用年限。在正常饲养条件下,母猪初配年龄和体重为:引进品种8~10月龄,体重110~120公斤;地方品种6~8月龄,体重60~70公斤。

  2.2情期受胎率

  即在第一个发情期即可受胎的母猪占所配母猪的比例,正常情况下为85%~90%。情期受胎率较低会延长母猪空怀期,即母猪的非生产日,它不但降低母猪的年产仔窝数,还造成饲料和人工的浪费,增加养猪成本,这是目前影响母猪年产窝数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是控制母猪分娩前和断奶时的体重落差控制在10~15公斤以内,断奶后就会尽快发情。正常情况下断奶后3到5天发情的比率在95%以上。

  2.3受胎分娩率

  指产仔的母猪占受胎母猪的比例,分娩率越高,母猪年产仔窝数越高。此期间的主要损失是流产,将妊娠母猪放置在同一栋舍内,不随意转群、混群,加强母猪妊娠期的管理可有效地减少流产的发生。

  2.4哺乳期

  实行早期断奶,缩短哺乳期,以缩短母猪繁殖周期,但不要盲目地追求早期断奶来实现母猪年产仔窝数的增加,要以保证仔猪断奶后能够正常生长发育为原则,结合本场的实际生产水平来确定断奶日龄,一般以21~28日龄断奶为宜。

  因此要缩短分娩间隔,提高母猪的年产窝数,应采取综合管理措施,首先要保证母猪生殖道迅速恢复正常,在提高食欲的条件下合理供给日粮,促使母猪在断奶时有较适宜的体膘。同时在断奶第一天控制日粮,实行小群饲养,也有的将母猪赶到公猪栏旁边,以利刺激发情,必要时选用促性腺激素催情,把产仔少、泌乳性能差的母猪所产仔寄养给同期产仔的母猪,采用提早断奶技术、促进母猪及早恢复发情、配种,以增加年产窝数。对配种后21天再发情母猪占配种母猪的5%以上的,应检查种公猪是否存在配种过度或精液品质不良等问题。

  3提高受精率、加强妊娠管理,提高窝产活健仔数

  3.1配种环节

  公猪的精液品质、母猪的膘情和适时配种时间是决定产仔数多少的主要因素。加强公猪的饲养管理,建立合理的公猪生活、采精制度,确保公猪精液品质。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与自然交配相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确保精液的品质,而且能降低场内公猪的饲养成本,充分利用公猪优良基因,选择优良公猪采精后进行镜检,精子活力在0.7以上即给发情母猪进行人工输精。正确的输精方法可以减少生殖道传播的疾病。

  3.2发情鉴定与适时配种

  母猪的发情周期为20~22天,平均为21天,母猪发情征状从出现到结束为60~72小时,而排卵则在表现发情征状后的36~40小时,因此正确地判断母猪的发情状况,是做到适时配种的前提。母猪发情鉴定主要采用外阴观察法,结合压背反射和公猪试情进行鉴定并做好记录,结合母猪的品种、胎龄等不同情况,确定最佳配种时间。一般在母猪出现“静立反应”后,间隔8~12小时,可进行第一次配种,连配2~3次,每次配种间隔12小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饲料 间隔 免疫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