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仔猪饲养

保育仔猪高热病的诊疗经过及体会




2.2 伪狂犬感染:该场针对种母猪的伪狂犬免疫,为一年三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曾多次检测种猪伪狂犬野毒抗体,结果显示无伪狂犬野毒存在;且二次进行发病猪伪狂犬抗原检测也未检测出,所以排除伪狂犬感染的可能。

2.3 弓形虫感染,附红细胞体等原虫病分析:猪场针对种猪群常年定期加药,进行二病的预防,且实验室病原体检查也呈阴性。另外,猪场在转栏前后3、4d在饲料中添加强力霉素预防,因此,这两种病因可排除。

2.4 细菌学致病分析:猪场在猪群发病前后,一直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治疗,但效果不明显,因此,致病主因由细菌病引起也说不过去。

2.5 根据每批猪发病日龄推算,我们考虑是否是由于40日龄左右的仔猪体内的各种母源抗体滴度衰退,而这时期存在的各种应激因素导致仔猪患病呢?目前尚未见到这一方面的相关报道。

2.6 关于霉菌毒素的致病,猪场一贯注意饲料原料的采购,而且猪群发病均是处于断奶后半个月左右,且其它猪群均正常,因此关于霉菌毒素致病说不过去。

2.7 由此我们重点对猪场现饲养管理剖析如下:

(1)用料模式:保育舍用料模式较为复杂,仔猪25日龄断奶到35日龄用A品牌人工乳一号料,35~42日龄用A品牌人工乳二号料。从2006年11月中旬开始打算自42日龄换上B品牌12%浓乳料用到63日龄,但由于从A品牌二号料过渡到B品牌12%浓乳料存在难过渡的现象,于是便在42~47日龄使用A品牌40%浓乳料作为一档过渡料饲喂,之后再换为B品牌12%浓乳料用到63日龄。4种料的使用阶段均标明为:出生后7d到15kg使用。

饲料车间工人抱怨打料、送料相当复杂,饲养员也抱怨饲料品牌太多难喂。况且根据猪群保健要点仔猪在断奶前3d后4d、40~47日龄均会在饲料中加药进行保健,所以在保育栏中喂料特别复杂。

(2)猪场在治疗猪病时,都是发现有一头猪发病后便在饲料中加药(原有保健加药程序自然取消)治疗,那么可想而知,一幢保育舍猪要吃4种料,还有加药料,这就势必会导致部分猪1d内可能要吃上7~8种药物,由此猪会不会发生药物中毒反应呢?

(3)在诊治过程中我们发现,饲养员在猪群中出现发病猪后,就对全栏猪一律药物肌注,2次/d,这样不仅用药量大,而且猪群应激也特别大。

(4)五批发病猪中特别是死亡的猪膘情都相当好,这与传统的由于猪发病衰竭而相应消瘦死亡的症状不符。(5)猪群发病后,猪场1次/d带猪消毒,应激也相当大。

2.8 结合病猪剖检症状,肾脏100%出血,肝肿大,胃、肠等出血的现象,连续两批的试验室检测结果、猪群用料特点、猪群发病后所受打针、带猪消毒等应激致蓝耳病发生应是猪群发病的原因所在,药物摄入过量加上蓝耳病、细菌感染应是导致猪死亡的原因。

3 管理改善措施针对猪场存在上述问题,我们提出如下管理改善措施:3.1 改变用料模式:A品牌人工乳一号料用到35日龄后直接换上B品牌12%的浓乳料,过渡期5~6d,直接用到63日龄出保育舍。

3.2 有个别猪发高热后,尽量剔除,另分群关养治疗。严禁对其他健康猪肌注,减少一切应激,在水中仅加入黄芪多糖300g/t水,猪用多维300g/t水,为了分清病猪,改自由采食为日喂5餐。

3.3 原有免疫程序中,除剔除自家苗外其他疫苗保持不变。

4 预后结果自3月下旬开始转出的猪群实施这种饲养管理模式后,猪群在40日龄左右出现的大批发高热现象已不复存在,以后连续几批猪的成活率高达95%以上。

5 讨论和体会

5.1 饲养管理因素。引起猪体发热症的病因较多,临床兽医人员往往从疾病方面入手,而很少去找饲养管理方面的原因。笔者也曾犯了同样的错误,此次猪场发病也一直在找病的根源,但总不能彻底地解决问题。该场病例告诉我们,对猪场出现的问题应全方位的进行分析,找出根源所在。

5.2 应激问题。疾病发生后,对病猪应“七分养,三分治”,调养是根本,用药是辅助,同时病猪群应尽量减少来自各方面的应激。本病例中的多次频繁换料、打针、消毒过程,必将给猪群带来一系列应激:各种饲料风味、适口性的改变;不同饲料中所含药物种类、剂量对仔猪消化道菌群建立的影响;以及不同仔猪料中铜、锌含量的差异对仔猪消化生理的适应性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5.3 给药途径宜饮水加药―――保证患病猪摄入足够剂量的药物。疾病初步诊断或确诊后,抗菌药物的使用以进行治疗或防止继发感染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药效是否可以达成预期疗效,不仅与药物的敏感性有关,更多地与用药方式有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抗体 猪瘟 饲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