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十种猪腹泻性传染病的鉴别与诊断措施


  从病理解剖上鉴别

  猪副伤寒:急性型病猪脏器呈败血症变化,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心内外膜、喉头、肾、膀胱黏膜、肠浆膜等有散在的出血点,脾脏肿大,盲肠、结肠严重出血。亚急性和慢性型主要表现为盲肠、结肠坏死性炎症,肠壁增厚,表面呈糠麸样伪膜,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溃疡,淋巴结肿大、出血、增生,肝脏淤血、变性,可见针尖状大小的坏死点;脾脏肿大;肾有灰白色坏死灶;肺边缘发生卡他性肺炎。慢性型病猪关节肿胀,关节内有淡黄色积液。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理变化表现为肠壁透明,内容物稀薄呈黄色泡沫状;胃底潮红、出血、甚至溃疡,内容物呈黄色,有白色凝乳块。

  猪轮状病毒病:病理变化表现为胃内充满凝乳块和乳汁,肠管变薄、半透明,空肠、回肠内容物呈水样,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猪流行性腹泻:病理变化表现为肠管膨胀扩张,充满黄色液体,肠壁变薄,系膜淋巴结水肿。

  猪伪狂犬病:肺部水肿,切面可流出带泡沫状的液体;气管有溃疡;胃底部粘膜有炎症;脾脏肿胀、充血、出血,有灰白色坏死灶;肝脏有坏死灶,胆囊肿大;肾肿大,肾盂积水;脑膜明显充血;膀胱内膜水肿;流产母猪的胎盘膜坏死。

  猪痢疾:病理变化表现为卡他性或出血性肠炎,大肠黏膜肿胀,皱褶明显,表层有点状坏死,黏膜出血,内容物稀薄,呈酱油色,胃底部出血或溃疡。

  猪增生性肠炎:剖检特征表现为小肠及回肠粘膜增厚、出血或坏死等;组织学常见小肠上皮细胞增生。虽然死亡率不高,但由于严重影响生长,影响饲料转化率,延长上市时间,因此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仔猪大肠杆菌病:黄痢病理变化表现为胃膨胀,内有酸性凝乳块,胃底黏膜潮红;肠鼓气,肠腔内充满腥臭的黄色或黄白色稀粪;白痢病理变化表现为尸体消瘦、脱水,胃肠黏膜充血,易剥落,肠内空虚,有大量气体和少量灰白色带酸臭味的稀薄粪便。

  仔猪红痢:病理变化表现为空肠及回肠前部肠壁深红色,与正常肠段界限分明,肠黏膜及黏膜下层有广泛性出血,肠系膜淋巴结深红色,充血出血,肠黏膜下层及肌肉层有气肿。

  猪瘟:全身呈败血症变化,喉部、膈肌、浆膜、黏膜和肾脏、消化道等处呈广泛性点状出血;肾脏外观呈麻雀蛋样;淋巴结肿胀、潮红、充血、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脾脏边缘有梗死灶,呈锯齿状;胸腔黄红色积液,肺脏充血水肿;怀孕母猪可引起死胎、早产、产弱仔猪;慢性病例在结肠回盲瓣处可见纽扣状溃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坏死 病程 猪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