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对畜牧业大力扶持,规模化猪场迅速发展,人工授精成为大型养猪场采用的主要配种方式。但由于缺乏合格的人工授精配种员,使得部分规模化猪场难以实行人工授精,制约了人工授精的发展。
人工授精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推广,发展到今天,牛已全部实行人工授精,但猪实行人工授精率还不到30%。许多猪场采用人工授精后,因母猪受胎率低,子宫炎发生比例过大而放弃。实际上,只要严格按要求操作,人工授精的优势比自然交配要明显,主要有以下优势:
(1)减少公猪的饲养数量。在自然交配的情况下,一头公猪配种负荷为1:25~30,每年繁殖仔猪600~800头;而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一头公猪可负担150~30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繁殖仔猪可达3000~6000头。减少公猪的饲养量,从而降低养猪成本。
(2)提高优秀公猪的配种效能。对于优良的公猪,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可将它们的优质基因迅速推广,促进种猪的品种品系改良和提高商品猪的生产性能。同时,可淘汰生产性能较差的公猪,留优汰劣,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3)减少疾病的传播。进行人工授精的公母猪,一般都是经过健康检查的猪只,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配种,减少采精和精液处理过程中的污染,就可以减少一些疾病,特别是生殖道疾病(不能通过精液传播)的传播,从而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
(4)提高猪场的繁殖性能。人工授精所用的精液都经过品质检查,在保证质量后才能利用,适时配种可以提高母猪的分娩率和窝产活仔数,尤其在夏天更为明显。
近几年,在我国对畜牧业的大力扶持下,规模化猪场发展迅速,人工授精成为大型养猪场的采用的主要配种方式。也有一些猪场人工授精难以实行,并不是因为不懂技术或是缺乏相关设备,而是缺乏合格的实际操作人员。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公司亚卫畜牧将先进人工授精相关设备和技术带入中国,使中国猪人工授精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合格的人工授精技术人员的严重缺乏,已成为规模化猪场开展人工授精的瓶颈。最近调查某农大06年畜牧专业本科生目前就业情况,全班居然没有一个是养殖场的一线生产管理人员,80%以上从事的是兽药和饲料或与其相关的行业,还有一部份是留校任教或实验室工作。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最主要是因为我国养殖行业的特殊性,高投入、高风险,封闭式管理,工资收入一般,工作环境脏,使得一些专业毕业生不愿从事一线生产管理工作。而现在的规模化养殖要求技术含量高,各生产环节的操作规程要求严格,如人工授精、母猪查情后,输精时间要掌握准、输前要检查精液活力,采精、输精前对猪体清洁消毒等。但是由于一线人工授精操作员大多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对操作规程及技术要求理解不够,造成在配种过程中不按规程操作,比如说操作不卫生,精液污染,输前精液不检查,造成有些母猪输精后生殖系统感染,出现返情流脓现象。笔者曾经统计过50头由于子宫炎而淘汰的母猪,其中有39头是因为输精后第14~18天出现低烧流脓的现象而淘汰,而这些母猪在输精前健康状况良好。
由此可见,不正确输精方法会带来严重后果,如不卫生操作会造成子宫炎,输精时间掌握不准,空怀、返情现象也会大大增加。种种原因使得一些养殖场主不敢采用人工授精配种方式。
现代规模化养殖业由于集约化程度高,疫病防控要求严格,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必须严格执行,这就要求一线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怎样吸引这类人才从事一线生产管理工作是教育部门、畜牧部门、养殖业主值得深思的问题。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zhu/5/2011-08-11/145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