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跟着熊德明学养猪


4月26日,重庆晚报记者来到熊德明家一栋3层楼房,总面积约500平方米。楼房旁边是一片猪舍,总面积1600多平方米,圈养了400多头猪。“两年前建了房子和猪舍,其中贷款13万,现在已经还清了。”熊德明一家每天围着这片猪舍转53岁的丈夫李建明、29岁的儿子李洪波再加上49岁的熊德明。儿媳负责家人伙食,公婆照看小孩。看到熊家四代其乐融融,重庆晚报记者禁不住感慨,养猪真是条创业的好路子。但经过两天的体验后,我们体会了其中的艰辛。

  第一步

  第二步

  拌料,几分钟后腰酸背痛

  16:30,熊德明带记者们来到一个面积约四五平方米的池子前,池子里装着从奶制品公司购买的豆渣。

  第一步是拌料。熊德明和儿子敏捷爬上近一米高的池子,轻轻踩上两块板子,“因为豆渣是松的,不能直接踩。你俩就在池子外面帮忙把豆渣弄碎。”

  池子里,他们用干净的铁锹一层一层地刮铲着豆渣,再铲到池边干净的空地上。重庆晚报记者手持铁锹,先将豆渣一点点地拍平,再弄成粉末状。不到5分钟,重庆晚报记者就感觉到腰酸背痛,手臂酸疼。铁锹在手中变得越来越重,只能休息一下再拍,拍一阵子又休息。

  熊德明母子却没停歇,铲完豆渣又忙着碾碎豆渣。豆渣碾碎后,倒入饲料、拌匀。拌料过程约一小时。

  第二步

  刮粪,就像刘翔练习跨栏

  要进猪舍了,我们换上了消过毒的蓝色工作服和套鞋。熊德明说,平常是不允许外人进入的。

  17:45,我们推着满满一车饲料进入育仔室。育仔室一边养着母猪,另一边养着即将要出栏的猪,重量都在三百斤以上。一股热烘烘的猪屎臭味扑面而来,所有的猪都在叫唤,不停地拱铁门或者咬铁栏杆,满嘴涎水往下流。还有的猪趴上围墙,张着大嘴像是在示威。

  恶心,加上恐惧,重庆晚报记者本能地放慢了脚步。

  “没事,不怕,他们不攻击人。”熊德明看到重庆晚报记者的囧样,哈哈大笑。

  第一道工序是打扫猪舍。熊德明操起墙边一个长柄刮铲,挨个从每个猪舍刮出猪粪。重庆晚报记者也跟着做。

  猪尿和粪便流淌在猪舍后面一排,要用刮铲全部刮到门后的沟里。刮完一遍,再扫一遍。有时需要反复打扫,因为猪随时在排便。

  重庆晚报记者刚开始刮铲粪便时,恶心想吐,当时唯一的想法是:再不吃猪肉了。

  猪舍前后都是铁门的还好打扫,但有的是倚墙建的,打扫工作更艰巨。重庆晚报记者以为熊德明会依次开门进入猪圈打扫,不料她从1米高的围墙直接翻跨进去,“如果开门,猪就要往外冲。”

  重庆晚报记者效仿着想翻过围墙翻跨进去,但翻了几次都翻不上去,更别说跨过去了,于是只能继续在外围冲水。

  每扫完一间猪舍,熊德明就从相邻的围墙跨栏过去。重庆晚报记者开玩笑说:“熊孃孃每天跨栏上百次,跟刘翔差不多了。”熊德明笑着说:“跨得过去,说明腿脚还利索。”

  为什么要把每间猪舍打扫干净?熊德明说,是为了让猪有个舒服生长环境,同时也避免感染病菌。

  猪舍共三间,分为育仔舍、育肥舍和产仔舍,总共有猪舍103个。

  刮、铲、扫、冲水,打扫完所有的猪舍又花了1个多钟头。工作服、鞋子上都溅有粪水,重庆晚报记者身上的味道和猪圈融为一体。

  第三步:

  喂食,不能让猪吃得太饱

  每打扫完一间猪舍,开始给猪喂饲料。

  这里面的学问很多。比如120斤以上的猪要吃豆渣拌饲料,120斤以下的猪只吃饲料,母猪也只吃饲料,不同的猪吃的分量也不同母猪只能让吃5分饱,要防止它长得太胖不利于生崽。公猪也要保持身材,这样才有利于繁殖。120斤以下的猪正在长身体的阶段,可以大吃大喝。它们的猪圈有专门的漏斗形食仓,里面填满饲料,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其实,猪是一种很爱干净的家畜。”李洪波介绍说,圈养的猪,生活习惯3天可以定位,只要把小猪关进猪圈后的前三天教会它们在哪里大小便,在哪里吃食物、喝水,以后就不会乱来。因此,每天早晚要打扫一遍猪舍,保持猪圈干净,否则“猪不喜欢了,后果很严重。”

  李洪波专门有个本子,详细记录这些日期,并对母猪的不同阶段采取不一样的款待。他说,要随时记录每头猪的断奶期、妊娠期(114天为一个妊娠期)等,才可以给猪交配、繁殖后代,“一般情况下,每头母猪每胎平均可产幼仔两三头,一年可生20多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母猪 重复 猪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