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农村散养猪农如何更好的增加养猪收入


当前,我县农村养猪多以青料加少量精料饲喂为主,导致生猪出栏周期较长,屠宰率低,效益相对低,难以大规模发展生猪产业。如何科学养殖生猪,创造理想收益?下面介绍的养猪知识或许会给生猪养殖户提供些许帮助。

  一、品种的选择

  优秀的种猪是创造高效养猪生产的前提和核心,没有好的品种,再好的管理,再好的环境条件,再好的饲料亦不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所以生猪管理者必须深刻认识到良种是提高养猪生产性能和效益的基础,必须按生长快、肉质好、瘦肉多、料肉比高、产仔率高、抗病力强的原则来选择品种。

  目前,我国从国外引进的优秀品种有长白猪、大约克夏、皮特兰猪、杜洛克、汉普夏等,适宜规模饲养户引进。较好常见的组合是“杜×长×大或杜×大×长”。但由于这种组合是外来品种,对营养、饲养环境要求较高,适合于管理水平较高的规模猪场;又有以本地血缘猪作母本,同外来优秀品种父本进行两次杂交的,如“杜×长×太湖或沙土岭”等,此种组合含有25%的本地猪种基因,较易饲养,而且比养土杂猪的经济效益高,因此适合管理水平不是太高的小型猪场或农村散户饲养。

  二、饲养管理的基本原则

  饲养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搞好“三抓”即:

  (一)抓五定:一是定位,猪具有“吃、拉、住”三角定位的规范行为,初入栏的生猪一定要注意调教和利用;二是定时、定量,保质按量饲喂生猪,不能让强者过饱,弱者挨饿;三是定温,要注意防寒保暖;四是定质,饲料质量一定要稳定,不时常更换饲料品种,并保持饲料新鲜、营养全面。

  (二)抓三改:改喂单一饲料为分多阶段的全价配合饲料,以满足猪不同生长、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充分发挥猪的生长潜能;改喂稀料为湿料,即手抓成团不流水、松手即散开,以利于提高生猪采食量和咀嚼;改喂大猪为适时出栏,一般90—110公斤出栏为宜。

  (三)抓“两分”:即 “分群管理,分栏饲养”,根据性别、年龄、体重、强弱和生产用途合理分群、分栏。成年公猪、怀孕后期母猪及哺乳母猪宜单栏饲养,断奶母猪、空怀母猪可小群饲养;仔猪和肉猪饲养密度要适宜。

  三、种猪的饲养管理

  (一)种公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1. 要求品种优良,睾丸大,两侧对称,体躯健壮而灵活,膘情中等、腹线平直而不下垂。

  2. 实行单圈饲养,定时定量饲喂,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保障公猪足够运动,每天驱赶运动1—2小时。

  3. 选购公猪要在无疫区的猪场选购;配种前要先驱虫,再及时注射相关疫苗。

  4. 适度配种,定期采集公猪精液进行镜检,评定精液质量,调整饲养管理,合理安排配种次数,保证种公猪正常配种能力。

  5. 严格执行配种计划,认真填写配种记录。

  6. 及时淘汰劣质种公猪。

  (二)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1. 选择符合品种特性和经济要求的后备母猪:有6对以上乳头,发育良好,分布均匀;体型良好、匀称,背线平直,臀部丰满;外生殖器发育良好,无特定病原病。

  2. 外购后备母猪,要在无疫区的种猪场选购,待猪适应环境后,做好防疫注射和寄生虫的驱除工作。

  3. 必须饲喂后备母猪专用料,而不能喂生长肥育猪料。

  4. 配种前一段时期按摩乳房,刷洗躯体,建立人猪感情,使母猪性情温顺,好配种,产后母性良好。

  5. 配种前一段时间喂给优质青绿饲料,可促进发情、排卵。

  6. 配种:①后备母猪初配适龄7—8个月,体重100公斤以上。②每天早晚细心观察母猪发情、适时配种,不漏配;配种的有效时间是发情开始后12—36小时。③有条件可采用人工授精,能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繁殖水平。

  (三)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1. 配种2—2.5个月后改群饲为个体饲养。

  2. 及时检测出复发情或未受孕的母猪。

  3. 母猪在产前7—10天转入产房适应环境,做好产房消毒卫生工作。

  4. 预产前7天饲喂量逐渐减量,直到产仔当天停喂饲料。

  (四)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1. 产前将母猪乳房、阴部清洗,再用0.1%的高锰酸钾液消毒;产后注射一针青、链霉素,防止产期疾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饲料 品种 种公猪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