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抚宁建设生猪品种改良体系


河北省抚宁县地处河北东北部,辖14 个乡镇、管理区、1 个街道办事处,613 个行政村,总人口52 万。全县总面积1618 平方公里。2009 年全县农业总产值52 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22.6 亿元,占农业产值的44%,养猪业产值12.1亿元,占畜牧业的54%。
抚宁县是全省养猪大县,2009 年全县生猪存栏55.9 万头,出栏育肥猪107.1 万头,猪肉产品产量10.6 万吨。生猪饲养量、人均出栏量位于全省前列。目前,全县有存栏50 头以上规模养猪场3720 个。规模养殖占饲养量的70%,散养占30%。全县能繁母猪存栏8 万头。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基本建立,全县现有一个存栏200 头种公猪的种公猪站、24个猪人工授精站点,从业人员30 人。猪人工授精比例占95.2%,本交比例占4.8%,基本实现了猪优良品种人工授精全覆盖。探索建立“统一供精、驻站监管、网络配送、分散配种”模式,全县建立起县级种公猪站—乡镇猪人工授精站—养殖户三级猪品种改良体系,促进了全县生猪产业的发展。
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大型种公猪站
抚宁县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较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较广泛应用,对当时生猪品种改良起到了较好作用。但当时,人工授精站点分散、规模较小,每个站点养2-3 头种公猪,存在着猪的品种少、品种混杂、种猪质量不高,饲养成本高(养3 头种公猪成本在2-3万元),精液的利用率较低,在一个地方容易造成近亲繁育等问题。
为了解决好全县生猪品种改良问题,我县积极筹划建立高标准大型种公猪站,探索“统一供精、驻站监管、网络配送、分散配种”的模式。
2007 年底,我县在县农牧水产局高庄农业示范园建立起全省规模较大的商业化种公猪站—秦皇岛市绿源种公猪站。该站占地20 亩,建筑面积近3000 平方米,有种公猪舍4 栋,2100 平方米,饲料生产车间300 平方米,采精大厅80 平方米,化验室40 平方米,办公室340 平方米。从国内重点种猪场引进长白、法系大白、台系杜洛克、新美系杜洛克等优种公猪200 头,引进先进的精液检测、灌装设备,日产鲜精900 余份,年产优种猪鲜精30 余万份。经过3 年的运行,取得良好效果,2009 年该站结合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免费向全社会提供优质种猪精液36.56 万头份,配种母猪8.3 万头,满足了抚宁县及卢龙、昌黎等周边地区母猪人工授精的需要。
建立大型种公猪站实行统一供精的优点,一是种公猪品种多、质量好,种公猪引自不同的国家重点种猪场,可以根据乡镇情况更好地进行选种选配;二是采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进行精液稀释、检测、保存、运输,精液质量更有保证;三是杜绝了传染病传播,可以减少部分疾病特别是生殖道疾病的传播,从而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四是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高经济效益。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相比,饲养公猪数量相对减少,节省了部分的人工、饲料、栏舍及资金,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采用配送等措施,方便了群众。
全方位、系统化,完善生猪改良网络
生猪品种改良工作关键在于改良网络体系的建设和综合素质过硬的队伍建设。我们首先在服务网络建设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逐步探索和建立起了以秦皇岛绿源种公猪站为龙头、以乡镇人工授精站点为依托、以规模养殖场户为技术推广主力的三级服务网络,实现统一供精、分散配种。
为完善生猪人工授精网络,我县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扶持,2004年以来,县财政投入猪人工授精网络建设扶持资金10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投入320 余万元。全县建立了大型种公猪站1 座,25 个猪人工授精站点,配备了视频显微镜、17℃恒温箱、电热板、水浴锅、双蒸水器等设施设备。全县每个乡镇设有1-3 个猪人工授精站,实现了猪优良品种全覆盖。
在队伍管理上,从资格准入、技术培训等项工作入手,全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服务队伍,全县30 名配种员全部通过河北省猪人工授精技术培训和人工授精员的职业技能鉴定,取得《国家繁殖工资格证》,25个配种站点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同时,我局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到乡镇改良站点进行技术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与纠正,有效地提高了队伍的整体技术水平。对共性问题每半年进行一次全员培训,配种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可以直接通过电话进行咨询,及时解决,为生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公猪 母猪 饲料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