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原种猪场开展种猪选育需要注意那些事项


3.4.2 保育结束阶段二选 保育结束一般仔猪达70 日龄。保育猪要经过断乳、换环境、换料等几关的考验,断乳初选的仔猪经过保育阶段后,有的适用力不强,生长发育受阻,有的生理缺陷逐步显现,因此,在保育结束拟对断乳初选的仔猪进行第二次选择,将体格健壮、体重较大、没有副乳头、公猪睾丸良好的初选仔猪转入下阶段测定。一般必须每窝保留至少1♂ 2♀。

3.4.3 测定结束阶段三选 性能测定一般在5~6月龄、体重达85~105 kg 结束,这时个体的重要生长性状(除繁殖性能外)都已基本表现出来。因此,这一阶段是选种的关键时期,应作为主选阶段。

3.4.3.1 测定的性状 根据《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要求,进行性能测定的性状指标共有15 项,其中繁殖性状有总产仔数、活产仔数等,生长发育性状有到100 kg 体重日龄、100 kg 体重的活体背膘厚、眼肌面积(厚度)等,肥育及胴体性状有饲料利用率、屠宰率、瘦肉率等。而作为原种猪场,目前选育的主要性能指标一般为总产仔数、达到100 kg 体重日龄、100 kg 体重的活体背膘厚三大项。总产仔数在选育过程中依据亲代性能选择,达到100 kg 体重日龄、100 kg 体重的活体背膘厚则为生长发育阶段个体性能测定的主要指标。

3.4.3.2 测定的时间与方法 个体生长发育性能测定的时间为各世代留测仔猪出生开始至100 kg 体重结束。操作上一般在测试猪群达85~105 kg 体重范围时,进行个体称重及活体测膘。背膘测定应用B超在猪体左边倒数第3 与第4 肋间距背中线5 cm处测量。

肥育性能如企业配有自动饲喂计料设备较为准确,如未能配备,则可采取同期同血缘公猪1~2 头、母猪4~6 头分栏计料测试法,比较不同血缘猪群的饲料利用率差异。同栏个体间比较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胴体及屠宰性能测定一般在选育过程中只需在组建基础群或一世代核心群和选育结束时测定两次,期间为掌握各世代选育时该类性状的变化,也可增加测定次数。方法均采取同胞(母猪)测定方法进行,操作参照相应技术规程。

3.4.3.3 测定的结果与应用 测定数据原则上当天必须录入电脑育种软件,至少每周小结前必须数据档案全部清楚。然后应用软件对本周繁殖及生长发育测定数据进行运算分析,并依据指数排序结果进行选择。
选择的方法为:(1)严格按综合指数的高低进行个体选择,该阶段的选留数量应比最终留种数量多20%~25%。(2)指数选留后,再到现场观察,要求具有该品种特征,外形结构良好,体躯长,后躯丰满,无遗传缺陷,公猪睾丸发育良好,母猪乳头7 对以上且排列良好。将体质衰弱、肢蹄存在明显疾患、有乳头发育不良、外阴部特别小及体型有严重损征者再次剔除。

3.4.3.4 测定的注意事项 (1)为保证选留种猪准确性,供测猪应在尽可能同一分娩季节中选择,时间力求接近。(2)测定猪管理:一要按常规程序做好预防注射与驱虫,一般在60~70 日龄内进行。二要尽量减少环境误差。同类供测猪的圈舍、圈养头数、饲料营养、饲喂方法等条件要保持一致。测定舍由固定的饲养人员饲喂,力求供测猪待遇一致。(3)为降低人为误差,测定技术人员应相对固定,尤其是应用B超进行活体背膘测定时更不能轻易变换。

3.4.4 母猪配种和繁殖阶段终选 这时后备种猪已经过了3 次选择,对其祖先、本身生长发育和外形等方面已有了较全面的评定。所以,该时期的主要依据是个体本身的繁殖性能。对下列情况的母猪可拟再次淘汰:(1)至8 月龄后毫无发情征兆者;(2)在一个发情期内连续配种3 次未受胎者;(3) 断乳后2~3月龄无发情征兆者;(4)母性太差者;(5)产仔数过少者。公猪性欲低、精液品质差,所配母猪产仔均较少者淘汰。为此,基础群的组建及后代各阶段的选留时同血统内无论公、母均应多选15%~25%备用,以保证各世代群体规模及血缘。

根据国内外经验,一般来说,猪场只要能严格按照测定和选留程序,坚持做4~5 个世代,猪群质量均能取得明显提高。如果能参与区域性联合育种,实施精液交换,建立血缘联系,扩大育种核心群规模,指数分析将更加准确,选育进展也将共同加大。因此,做好本场的测定选育是基础,开展场间联合是方向,各原种场应摒弃市场竞争的狭隘观念,融入全国联合育种的大家庭,为育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瘦肉型猪品系做出应有贡献,届时也才能在全国种猪市场继续保有一席之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核心 母猪 原种 后代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