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留印65岁,中共党员,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四九团良种连的退休干部。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的他月工资仅有60元,妻子是家属,加上两个孩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团场号召干部、职工利用庭院发展养殖业。1983年,他向亲朋好友借款买了10只绵羊,在自家院内建起了羊圈,开始了家庭养羊。当时没有过高的期望,只是小打小闹,挣点小钱补贴家用。
1995年,由于饲养规模小,羊毛价格走低,收效甚微,他思考再三,决定放弃养羊,转向养猪。当时生猪价格看好,他同妻儿商量后,决心背水一战,大力发展养猪业,不干则已,要干就要上规模,上档次。当时,团场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干部、职工发展庭院经济,走治穷致富之路。他写了一份“申请书”和“可行性报告”,由团场出面担保,向农业银行贷款10万元,并自筹部分资金,将自家的旧羊圈通过整修扩建,办起了较为先进的“网床养猪场”。当年购进大约克、杜洛克两种优良品种母猪20头,公猪2头。在家人的帮助下,开始了家庭养猪事业。
养猪业并非是件易事,从饲料的配置,分群分圈饲养,到猪的疫病防治都需要知识,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为此,他时常到团场“万头仔猪场”和外团参观学习,吸取别人的养猪经验,探索养猪之道。由于养猪经验的匮乏和贷款经济的压力,使他愁思难断,寝食难安,白天在单位上班,夜晚睡在猪场,唯恐出现任何闪失,尤其母猪产仔时更是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地侍候他的“宝猪”。一年后,猪场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然而,好景不长,生猪市场价格下滑,盈利甚少,10万元的银行贷款利息及私人借款的催债,像一块巨石压在背上,使他透不过气来,使猪场迫在骑虎难下的两难境地。如果就此作罢,无疑是债台高筑,倾家荡产,其后果无法想象;继续干下去因资金缺乏无法经营。他想挫折和失败是暂时的,俗语讲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市场价格总有回暖的一天。为了发展,为了生存,他横下一条心,变卖了部分家产,在惨淡中经营,又经过两年的苦心经营,市场生猪价格终有攀升。1998年,他的基本母猪已发展到50头,年产仔猪1000余头,年出栏肥猪1000余头,年创产值80多万元,实现利润10多万元。经过3年的打拼,基本上还清了银行贷款和所欠私人债务,实现了“无债一身轻”。为保证猪的优良品质,1999年他又投资1万元引进纯种长白猪1头,与现有母猪交配,避免了“近亲”繁殖。后来每两年更换1头公猪。2008年末,他已存栏优良品种公猪5头,母猪60头,一年产仔猪1200余头,平均每5个月出栏一次,年出栏肥猪1200余头,创产值120万元,年获利10多万元。
为降低饲料成本,他又购置了粉碎机,,搅拌机,按照饲料配方自制饲料,由于规模扩大,人手显然不够,又雇用了几名饲养员,加强了饲养管理。由于是网上养猪,清理猪舍用自来水冲洗,卫生环境较好,同时实现了猪的饮水自动化,减少了饲料人员的劳动强度,仔猪出生后,放在红外线加热保温箱内饲养,大大提高了仔猪的成活率。他还把母猪、公猪和仔猪分离饲养,避免了因争食和相互挤压而造成意外死亡,减少损失。
千余头的猪场,猪的防疫、治病是他十分担心和牵挂的大问题,由于自身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一旦发现疫情是十分可怕的。因治疗不及时,也曾出现过猪的死亡现象。2000年他派儿子吴海山赴石河子大学,自费学习畜牧兽医专业,经过四年的勤奋学习,掌握了畜牧防疫和治病知识技能。由于不是正式录取生,石河子大学只给吴海山颁发了结业证。2004年,吴海山又通过自学考试,考入西安骊山科技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再经过4年的学习,终于拿到了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毕业后被分配到本团场第二奶牛场工作,2009年担任了副场长,从此自家猪场的防疫治病工作有儿子负责。
2009年,他由于过度操劳,身体每况愈下,无力掌管猪场全盘事宜,经营管理有妻子操劳,儿子在工作之余也参与饲养和管理工作。在团场党委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在团场工会庭院经济办公室的关心下,他的网上养猪场充满了活力,发挥着高科技的魅力,战胜了多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和市场风险,创造出佳绩,在最低潮的年份仍然盈利8万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zhu/5/2010-03-31/143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