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猪弓形体病的防治技术


猪弓形虫病又名弓形体病、弓浆虫病或无名高热病,是一种以高热为主要特征的人畜共患病。弓形虫可引起牛、羊、猪、狗、猫、鼠等多种动物以及人类发病。猪发生本病时,常可引起整个猪场发病,且病死率较高,随着家庭饲养宠物数量的增加,人患弓形虫病的数量也在上升,对孕妇和胎儿危害尤其大,因此,做好弓形虫病的防治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1、病原弓形虫属于真球虫目,肉孢子虫科,弓形虫属。该病的病原是一种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如猫、狗)体内的寄生虫,具有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5个发育阶段。发育过程需要2个宿主,中间宿主为哺乳动物、人、鸟类,终末宿主为猫。滋养体、包囊和卵囊具有感染能力。

2、流行病学该病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各生长阶段的猪对该病均易感,主要通过带虫动物的污染物和吸血昆虫吸血进行传播。感染弓形虫的猫和鼠是引起猪弓形虫感染的主要来源。夏季是该病的高发期。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包囊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常用消毒药对卵囊无作用。

3、临床症状症状因弓形虫虫株的毒力、感染虫体数量、感染途径及感染猪只年龄不同而异。急性病例体温升高到40—42℃,呈稽留热;病初食欲减退或不食,精神萎顿,喜卧,少数病猪出现呕吐;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咳嗽,流浆液性鼻液;眼结膜充血,有眼眵;粪便干硬或便秘,有时下痢;有的病猪四肢及全身肌肉僵直,步态不稳、站立困难。

后期食欲减退,在耳、鼻端、下肢、股内侧、下腹部等处出现紫斑或密布出血点。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弱仔或畸形胎。

慢性病猪食欲不振、发育不良,发生咳嗽,有下痢、失明和神经症状。

4、病理变化淋巴结明显肿大,表面紧张,呈淡红色或暗红色,可见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坏死灶。胸、腹水增多,淡黄色透明或略混浊。肺水肿,表面有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点、针尖大出血点,切面流出多量泡沫状液体。肝肿大,表面有针尖大出血点、黄白色坏死点,切面外翻,硬度增大。脾肿大(有的萎缩)、坏死、出血。肾表面、切面有针尖大出血点。肠粘膜见潮红、糜烂、溃疡。

5、诊断可采用脏器触片、集虫法、动物试验、血清学试验进行诊断。①脏器触片法取有明显病变的肺、肝、脾和淋巴结等作成涂片,涂片标本自然干燥后,用甲醇固定,用姬姆萨氏或瑞特氏液染色,于油镜下镜检,发现月牙形或梭形的虫体,核为红色,细胞质为蓝色。②集虫法取肺、肺门淋巴结碾碎,加10倍生理盐水,过滤300转/min,3 min,取上清液l500转/min,10 min,取沉渣涂片,干燥,用甲醇固定、瑞氏染色,镜检。③动物试验以病猪血或肝、脾等组织制成l:10乳剂,取0.2 ml给小鼠腹腔注射接种,20 d后,小鼠的腹水或肝、脾、淋巴结中可发现大量虫体。④血清学诊断可用间接凝集试验、酶联吸附试验等方法进行诊断。该病的临床症状与猪瘟、猪附红细胞体、链球菌等病的症状相似,注意区别诊断。

6、防治措施猪场内禁止养狗、猫,禁止狗、猫进入猪舍及周围环境,加强饲料与饮水的管理,防止饲料、饮水被猫粪污染,做好猪场内灭、鼠工作;保持猪舍、运动场、用具等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及时清扫猪粪堆积发酵;种猪场、疫区进行血清学检查,对检出阳性畜应隔离饲养或淘汰,消灭传染源;病死猪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在饲料中,添加500 mg/kg体重磺胺—6—甲氧嘧啶进行预防。

发病猪可采用磺胺-6-甲氧嘧啶60~80 mg/kg体重连用3~5 d进行注射治疗。也可取大青叶、大黄、生地、连翘、双花、甘草、黄芩各30 g,石膏60 g,每日 l剂,连用3 d进行治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弓形虫病 坏死 病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