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带绦虫病和猪囊尾蚴病是由链状带绦虫(Taenia solium linnaeus,1758)寄生人体引起。链状带绦虫又称猪带绦虫、猪肉绦虫或有钩绦虫,是我国主要的人体寄生绦虫。古代医籍中称之为寸白虫或白虫。人是猪带绦虫的终宿主,但也可成为中间宿,分别可引起猪带绦虫病和猪囊尾病。
【病原形态】成虫 乳白色,扁长如带,薄而透明,长约2~4m,前端较细,向后渐扁阔。头节近似球形,直径0.6~1mm, 除有4个吸盘外,顶端还具顶突,其上有两圈小钩共22~36个。颈部纤细,直径仅约头节之半。链体上的节片数约700~1000片,近颈部的幼节,节片短而宽,中部的成节近方形,末端的孕节则为长方形。每一节片的侧面有一生殖孔,略突出,不规则地分布于链体两侧。每一成节具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睾丸约150~200个。卵巢在节片后1/3的中央,分为三叶,除左右两大叶外,另有一中央小叶。卵黄腺位于卵巢之后。孕节中充满虫卵的子宫向两侧分支,每侧约7~13支,每一支又继续分支,呈现不规则的树枝状。每一孕节中约含4万个虫卵。
【流行病学】该病流行因素主要由于猪饲养方法不当、猪感染囊尾蚴和人食肉的习惯和方法不当。有的地方不用猪圈,或是厕所直接建造于猪圈之上(连茅圈),猪可吞食粪便,造成了猪受染的机会。各地猪的囊尾蚴感染率高低不一。
在猪带绦虫病严重的流行区,当地居民有爱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的习惯,对本病的传播起着决定的作用。如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节庆日菜肴:白族的“生皮”、傣族的“剁生”、哈尼族的“噢嚅”,均系用生猪肉制作。还有熏食或腌肉不再经火蒸煮。另外,如西南地区的“生片火锅”,云南的“过桥米线”,福建的“沙茶面”等,都是将生肉片在热汤中稍烫后,蘸佐料或拌米粉或面条食用。有时因食含囊尾蚴猪肉包子或饺子,如蒸煮时间过短,未将囊尾蚴杀死。有的生熟砧板不分,均易造成交叉污染,而致人感染。
【病理变化】肠绦虫病(猪带绦虫病)的临床症状一般轻微。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粪便中发现节片是患者求医最常见的原因。少数患者有上腹或全腹隐痛,消化不良,腹泻,体重减轻等症状。偶有因头节固着肠壁而致局部损伤者,少数穿破肠壁或引起肠梗阻。国内曾报告大腿皮下和甲状腺组织内成虫异位寄生的病例。
【诊断】猪带绦虫病是由于患者吃了生的或未煮熟的“米猪肉”所致,故询问吃肉方式以及节片排出史有一定意义。由于该虫节片蠕动能力较弱,检获孕节和虫卵的机会较少,对可疑的患者应连续数天粪便检查,必要时还可用槟榔南瓜子试验性驱虫。收集患者的全部粪便,用水淘洗出头节和孕节,镜下检查可以确定虫种和明确疗效。用肛门拭子法可提高虫卵检出率。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zhu/5/2009-08-17/143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