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养猪学基础 - 生长肥育猪


作者:Graeme Taylor 和 Greg Roese, 塔姆沃斯集约化产业发展部养猪业官员 - 本文关于生长、肥育猪的管理。

养猪学基础 - 生长肥育猪的管理</h3><b>作者:Graeme Taylor 和 Greg Roese, 塔姆沃斯集约化产业发展部养猪业官员 - 本文关于生长、肥育猪的管理。 介绍

商品猪从活重20kg到出栏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20-50kg为生长阶段,50kg至上市为肥育阶段。

生长阶段:20-50 kg

这个阶段饲养管理的目标是获得快速、高效的生长率,因此饲料消耗大,常使用自动给料器,让猪只自由采食,以便促进。
降低应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饲养密度,如果过密,会对猪只造成高度应激,导致饲料转化效率降低,生长速度缓慢,长势不均匀。

饲料

这一阶段用的饲料为“中等营养浓度”,每公斤含消化能13.8-14.5兆焦(MJ)(DE/kg),可利用氨基酸与消化能的比例为0.68-0.74g/MJ。

不同个体的猪对不同日粮的反应差别很大,具体情况不同,营养需要也不同,不存在一个通用的最佳日粮方案。猪的营养需要与遗传特性、性别以及饲养环境有关。通过Auspig之类的计算机程序可为特定的猪群制定最佳的日粮方案。

饲养水平

通过自动给料器,多数猪只都可达到50kg活体重,而不会在出栏时长得过肥。遗传特性优越的猪可喂得更重。公猪的需要也与其它猪只不一样,为了精确满足这种需要,可采用分性别饲养方式。

添料的频率

如果没有自动给料器,可每天添料一次,除非病原污染的问题比较严重,或特定的营养成分利用率会受到影响,例如赖氨酸,这种情况下建议每天添料一次以上。采用自动供料系统的情况下很容易做到这一点。

疾病

疾病的爆发可引起死亡、腹泻,影响猪只健康,形成僵猪,也会严重妨碍生长,导致生产性能下降。 大肠杆菌E. coli或病毒感染 在有些猪场里,这类问题很严重,甚至到3-4月龄的阶段还会给生产造成损失。通过免疫程序可有效防范大肠杆菌,但高标准的饲养管理水平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并且所有换料过程都应逐渐进行。猪只的饲养环境必须保持在最佳水平。
丹毒 应在6周龄和12周龄进行两次免疫。免疫所花费的成本可收到丰厚的回报,哪怕仅仅挽救了一头猪免于死亡,也是值得的。
蠕虫 视猪场具体的蠕虫疫情而定,可能需要定期进行驱虫。要想有效控制蠕虫,就必须对蠕虫的类型做出精确的诊断,因为不同猪场所流行的蠕虫种类是不一样的。多数蠕虫卵经粪排出体外之后都需要一定的发育时间才具有传染性。对于采用垫料的猪舍,蠕虫控制尤为重要。可向当地兽医咨询,确定适于本场的驱虫程序。
咬尾 在生长期前期,当猪只转入不很理想的饲养环境当中时,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把咬尾的猪隔离起来,给被咬的猪治疗,并且尽快找出导致猪只异常行为的原因。
格莱西氏病(副嗜血杆菌病) 这是一种细菌病,最易感染断奶猪。以前这种病并不常见,然而最近,由于高健康水平猪群的数量增加,厚垫料饲养方式以及在生长阶段将来源于不同种猪群的断奶仔猪混养在一起,这种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分级

如果断奶前或断奶时没有按照体重、性别进行分群,那么转入生长舍时就应将猪只按体重级别分群。这样可级别精确地安排饲喂量和日粮配方。

这样可以避免体型大的猪只采食时把体型小的挤到一边去,防止体型大的猪只过肥,也可防止阉猪采食适合与母猪和公猪的日粮而过肥。

这种情况下,通过分级安排栏位,可以最经济的方式养出更多的优质商品猪。

温度

温度会影响生长率和饲料转化效率,因此这个阶段应为猪只提供舒适的饲养环境。

下列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 增加或减少猪舍饲养头数; 通过机械方式调节通风; 在猪栏上方安置假顶棚进行保温; 通过滴水或喷雾的方式降低夏季的高温。

肥育阶段:50kg体重至上市

这个阶段的要求不是很高,容易出现的是管理问题,包括过度饲喂,或爆发疾病,等等。

这个阶段的猪只本身几乎不需要什么监护,但必须注意控制每天的采食量,因为这个阶段脂肪沉积的速度非常快。到达肥育阶段后,应从生长日粮更换为肥育日粮,日粮消化能浓度降为12.5-13.5MJ/kg左右,可利用赖氨酸与消化能的比例降为0.68-0.55g/MJ,具体配方视猪的性别和遗传特性而定。对于大规模的猪群,这一阶段当中可采取更细致的分阶段饲养,对各阶段的能量水平和氨基酸水平进行细微调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其它 转化 生长率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