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亩产近万元的规范化稻田养鱼技术年利润提高2-7倍


推荐:购买《科学养猪系列》VCD光盘,请到网VCD商城

  在适宜养鱼的稻田中,建设一个占稻田面积8-10%的鱼凼,这种模式不仅每亩稻田可以增加蓄水100-150立方米,还能充分利用稻田区间的时空,进行立体生态开发,实现稻、鱼、果、菜等开发效益,同时还为丘陵地区旱片死角开创了一条抗旱保丰收的新途径。省水产局技术推广站站长漆乾余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省宜渔稻田约1500万亩,其中适宜规范化稻田养鱼面积约达430万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发展稻田规范化鱼凼工程提供了明显的基础优势———

  我省年平均气温16.9度,适宜鱼类生长天气230天左右,自然资源条件得天独厚。目前,全省宜渔稻田约1500万亩,其中适宜发展规范化稻田养鱼的面积约430万亩,开展生态养殖优势明显。

  稻田规范化鱼凼养鱼模式是在适宜养鱼的稻田中,建设一个占稻田面积8-10%、深1.8-2米的鱼凼,利用蓄水进行稻、鱼、果、菜的立体生态开发。这种占田面积8-10%的规范化鱼凼工程,比平板式稻田、只种水稻的稻田、以及建鱼凼面积占田总面积5-6%或10-15%田块,种养年利润提高2-7倍以上。

  材料与方法

  一、稻田选择与准备

  首先要选择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水源有保障的稻田;其次是加高加固田埂,使其高出田基80厘米,并夯实,以增加保水蓄水能力;第三是在田内开挖鱼凼、鱼沟,鱼凼要求深80-120厘米,面积为田面积的8-10%,为了投饵、消毒方便,鱼凼设在稻田的边缘,形状因稻田各异。为防止鱼凼垮塌,内壁四周用条石或板石护坡;四是在鱼沟中投放部份浮萍,以利蛙、鳖避阴和供草鱼摄食。

  二、鱼凼的位置鱼凼宜建在田边荫蔽处,圆形、方形、半圆形均可,以圆形最佳。鱼凼平移排污管:用直径10-30厘米的P E 硬塑管或镀锌铁管,以5-10度的斜度埋于鱼凼底部。鱼凼中管道长1-1.5米,要将鱼凼中管道口封好,并钻上若干小孔,以利防鱼逃和排出污水之用。田埂外管道口安上活动弯头,接上管道,管道高与稻田最高水面平行即可。

  三、田泥取放先取泥土后建凼埂;泥土取出作加高加宽加固田埂的材料;加宽到1-2米的田埂上可栽果树或种菜。

  防逃设施

  一、防逃网

  为防止蛙类跳跃逃走,在稻田四周用聚乙烯网片设置防逃网,防逃网出土1.2-1.5米,网片下端入土15-20厘米,并将网体牢固地定于木桩上,网目大小以幼蛙不逃为宜,并用密眼铁丝网把稻田进出水口拦好。

  二、防逃墙养鳖稻田的田埂四周用砖建1-1.2米高左中的防逃墙,田埂内壁用板石护坡,板石下端入土20-30厘米,水泥沙浆勾缝,田埂上用板石铺面,板石朝田端伸入10-15厘米。

  苗种放养

  一、放养鱼品与搭配比例

  以鲤、鲫、草鱼、鲢鱼等为主,积极推广建鲤、工程鲫、南方大口鲶等名优养殖品种,养殖方式为多品种混养。如果以鲤鱼为主的搭配,比例是鲤鱼60-70%,草鱼20-30%,鲢、鳙鱼5-10%,鲫鱼5-10%;对于鲶鱼等肉食性鱼类,则采用单养的方式进行。

  放养密度与规格是,两季田亩产成鱼40公斤以上的,每亩放养当年鱼种(体长3-5厘米)600-1000尾,或隔年鱼种(体长10厘米以上)250-450尾。冬囤水田亩产成鱼50公斤以上的,每亩放养当年鱼种(体长3-5厘米)800-1200尾,或隔年鱼种(体长10厘米以上)300-500尾;或每亩放尾重50克以上鱼种8-12公斤。

  鲶鱼采用单养,亩放1000-2000尾(体长3-5厘米)鱼种,经90-100天养殖,可收鱼100-200公斤。冬囤水田养鱼通常情况是分别品种实行大规格鱼种、当年鱼种混合放养。当年鱼种养成大规格鱼种留田次年继续饲养。

  二、多品种混养鱼、鳖、鸭、蛙的放养。稻田养鳖,培育幼鳖时亩放5-10克的稚鳖1500-2500只,养殖成鳖时亩放50克以上的幼鳖500-800只;养蛙分幼蛙培育和成蛙养殖,放养量为:前者亩放8-15克的稚蛙2500-3000只,后者亩放70克以上幼蛙1000-1200只;稻田养鸭亩放15日龄以上的鸭20-30只。但无论何种养殖模式,均以混养二龄吃食性鱼类为主,时间在栽秧后的5-7天进行,其中鲤鲫占70%,草占10%,鲢鳙占20%,一般亩放养30-50克以上大规格鱼种600-800尾。

  三、种藕在1-2月,将色泽良好、无伤的红湖优良藕种按照一定间隔均匀横放于田中,藕种入土深5-10厘米,亩种100-150公斤。种藕稻田可在6-7月亩补放5-6厘米鱼种400-600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鱼类 水稻 草鱼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