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草鱼出血病病原和流行情况


草鱼出血病是草鱼、青鱼在鱼种饲养阶段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淡水鱼类病毒病。
  (一)病原
  草鱼出血病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病毒为20面体和5:3:2对称的球形颗粒,直径为60-80纳米,具双层衣壳;对氯仿、乙醚等脂溶剂不敏感,无囊膜;病毒基因组由11条双股核糖核酸组成。病毒耐酸(pH3),耐碱(pH10),耐热(56℃)。能在草鱼肾细胞株(CIK)、草鱼吻端细胞株(ZC—7901)、草鱼吻端成纤维细胞株(PSF)等中增殖,引起细胞病变。病毒复制部位在细胞浆,能形成晶格状排列,最适复制温度为25-30℃,其生长温度范围是20-35℃。尚未发现在非鲤科鱼类细胞株中增殖。
  毛树坚等(1989)报道,在浙江地区患出血病的草鱼中还分离到一种小病毒颗粒,大小为20-30纳米,六角形,为单股核糖核酸病毒,无囊膜,经初步鉴别,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
  (二)流行情况
  草包出血病是鱼种培育阶段一种流行地区广泛、流行季节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危害性大的病毒性鱼病。主要危害全长2.5-15厘米的草鱼鱼种及1足龄的青鱼,有时2足龄以上的大草鱼也患病。水温在20-33℃时发生流行,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但当水质恶化,水中溶氧低,透明度低,水中总氮、有机氮、亚硝酸态氮和有机物耗氧量高,水温变化大,鱼体抵抗力低下,病毒的数量多及毒力强时,则在水温12℃及34.5℃时也有发病。此病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四川、重庆等主要淡水鱼类养殖省、市、自治区都有流行。该病可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等进行水平传播,也可通过卵进行垂直传播。
  人工感染健康草鱼鱼种,从感染到发病死亡,约需4-15天,一般是7-10天。病程分潜伏期、前趋期和充分发展期三个阶段。
  1.潜伏期 从病毒侵入鱼体到出现症状以前的一段时间叫潜伏期。草鱼出血病的潜伏期约3-10天。在此期间内,鱼的外表无任何症状,活动与摄食均正常。潜伏期的长短与水温、病毒的毒力和侵入鱼体的数量、鱼体的抵抗力、水环境等有密切关系。如水温高(在该病的流行温度范围内)、病毒的毒力强、侵入鱼体的病毒数量多、鱼体的抵抗力低、水环境差,潜伏期就短;反之,则潜伏期长。检疫隔离期的长短是根据潜伏期的长短而定的。
  2.前趋期 这期的期限很短。这期的特征为病鱼已开始出现症状,但不够明显,出现的症状也还不是这种病所特有的。草鱼出血病的前趋期,一般为1-2天,此时病鱼的体色发暗变黑、离群独游、摄食减少或停止。
  3.充分发展期 出现这种病的典型症状,病鱼有了明显的机能、代谢或形态的改变,亦为疾病的高潮期。草鱼出血病的充分发展期时间长短不一,一般为1-2天,此期病鱼表现充血、出血等典型症状而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草鱼 潜伏期 草鱼出血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