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如何加强兽药休药期管理


推荐:购买《科学养猪系列》VCD光盘,请到网VCD商城

  作者:山东省菏泽市兽药饲料监察所刘广华岳立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产品作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其兽药残留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新修订实施的《兽药管理条例》,针对兽药使用存在的问题,突出休药期管理,建立休药期制度,确保动物产品安全,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兽药休药期及意义兽药休药期是指动物从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或动物产品(奶、蛋)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兽药进入动物体内,一般要经过吸收、代谢、排泄等过程,不会立即从体内消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以蓄积、贮存或其他方式保留在组织、器官或可食性产品(如蛋、奶)中,具有较高的浓度。在休药期间,动物组织中存在的具有毒理学意义的残留通过代谢,可逐渐消除,直至达到“安全浓度”,即低于“允许残留量”,或完全消失。

  休药期是依据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消除规律确定的,就是按最大剂量、最长用药周期给药,停药后在不同的时间点屠宰,采集各个组织进行残留量的检测,直至在最后那个时间点采集的所有组织中均检测不出药物为止。当然,休药期随动物种属、药物种类、制剂形式、用药剂量、给药途径及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等不同而有差异。经过休药期,暂时残留在动物体内的药物被分解至完全消失或对人体无害的浓度。由此可见,休药期的规定是为了减少或避免供人食用的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药物超量,保证食品安全。

  兽药残留及其危害兽药残留是指兽药在畜禽产品中的残留。不遵守休药期规定,造成药物在动物体内大量蓄积,产品中的残留药物超标,或出现不应有的残留药物,会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一是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丙咪唑类抗蠕虫药残留对人体最大的潜在危害是致畸作用和致突变作用。砷制剂、喹恶啉类药物都已证明有“三致”作用。二是激素(样)作用。兽用激素类药物残留,会影响人体正常的激素水平,并有一定的致癌性,可表现为儿童早熟、儿童异性化倾向、肿瘤等,使人出现头痛、心动过速、狂躁不安、血压下降等症状。三是过敏反应。常引起人过敏反应的药物主要有青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等药物。牛奶中如果含有青霉素或磺胺类药物,可使人发生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四是环境污染。兽药及其代谢产物通过粪便、尿等进入环境,被环境中的生物富集,然后进入食物链,同样危害人类健康。现在,兽药残留在国内外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动物产品的出口。

  国家对兽药休药期的管理在一般情况下,合理用药、遵守休药期规定,残留的兽药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调查,未能正确遵守休药期是兽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有资料报道,在动物生产中比较突出的饲用抗生素药物残留中,未严格遵守休药期的占76%。因此,严格执行兽药休药期是消除药残超标、保证食品安全的最基本的方法。

  由于休药期在保障食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休药期的管理。自《兽药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农业部先后制定颁布了许多规章和兽药使用规范,建立了药物残留抽机抽检机制,保证休药期的贯彻实施。2002年,农业部再次对兽药残留限量标准进行了修订。《中国兽药典》(2000年版)首次规定了20多种兽药的休药期。全国药物残留专家委员会参照发达国家兽药休药期的规定,结合我国研究的结果,制定了我国400余种兽药的休药期。新修订的《兽药管理条例》再次强化了休药期管理在兽药管理中的突出地位,不仅规定了用药记录制度和休药期制度,而且增加了处罚措施。

  加强兽药休药期管理,确保动物产品安全新修订的《兽药管理条例》已于2004年底实施,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转变管理观念,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保障食品安全为中心,加强兽药休药期管理,消除药物残留,维护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发展一方经济。

  各级政府部门要重视动物产品的安全卫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安全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社会的稳定和国际贸易的畅通。各级政府必须十分重视,把动物及其产品的安全卫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法制教育,使全社会充分意识到兽药残留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广泛宣传和推广科学合理使用兽药的知识,全面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科学技术水平,使其能自觉遵守休药期规定,确保畜产品安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残留 剂量 青霉素 检测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