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猪产科疾病与繁殖障碍病


  饲养管理因素
  1.饲料中维生素与矿物质比例失调
  与繁殖有关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和维生素B12。有研究表明:将饲料中维生素E从28mg/kg(总量)增高到35mg/kg,胚胎死亡率从6.6%下降到2.2%,给予充足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可使妊娠25d的胚胎成活率达100%,而对照组仅为93.8%。因此,要注意母猪饲料中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平衡。
  2.饲料中的能量
  在妊娠后期,给母猪高水平能量,可使胚胎成活率明显降低(Scofield,1972),因为能量过高可引起猪体过肥,子宫周围、皮下和腹膜脂肪沉积过多,导致子宫壁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胎儿死亡。注意母猪怀孕后期的限饲喂养,降低能量水平。
  3.环境温度
  将母猪生活环境温度提高到32-39℃(即使是短时间)可导致胚胎死亡率明显增加,而初生仔猪环境温度低于28℃易导致死亡。注意母猪夏季的防暑降温。
  4.分娩、助产
  1984年前苏联专家报道,仔猪死胎中,有10%-30%的胎儿是在发育期间死亡的,70%-90%是分娩时死亡的。分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氧,分娩时胎盘收缩,血流不畅、部分胎盘脱落、脐带中断(分娩时仔猪从子宫前端到宫体经过较长的距离,此间有因脐带拉伸、挤压而过早断裂),断脐仔猪必须在5min内产出,否则会被憋死。
  如果没有剪去初生仔猪的犬齿,可导致母猪乳头损伤、感染、乳腺炎、瞎乳。生产实践表明,50%仔猪死亡由母猪乳腺异常所致,母猪至少需要有12个有效乳头才能保证10-11头仔猪的成活。注意剪去初生仔猪的犬齿,正确使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乳头,使用催产素或垂体后叶激素催生。对于老年母猪或难产母猪分娩时子宫阵缩无力时,可注射新斯的明或毛果芸香碱。因为实践表明此时单独注射催产素效果一般不理想。断奶时,去母留仔。
  5.霉变饲料
  无论是怀孕母猪还是未怀孕母猪,最忌的是霉变饲料。发霉变质的谷物饲料中存在的霉菌产生的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可引起母猪一种特有发情症状——外阴阴道炎(性未成熟的猪),该霉菌毒素可引起性成熟的猪不育,性成熟前发病的猪,组织病理学变化为卵泡发育阻滞,年龄较大的母猪则卵泡闭锁。
  霉变饲料(可引起不孕、胚胎吸收、死胎、流产)中毒处理措施:
  ①立即停喂霉变饲料;
  ②对症治疗(强心);使用苯甲酸钠咖啡因;
  ③地塞米松肌肉注射,以控制肺水肿、腹泻,降低死亡率;
  ④口服给药:
  a.活性炭吸附剂;b.碳酸氢钠;c. MgSO4泻剂。
  ⑤静脉输液:葡萄糖、碳酸氢钠;
  ⑥由于霉变饲料中的能量水平、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的水平下降,因此应注意母猪后期日粮中的营养水平的调整。
  6.疫苗
  尤其是活苗可引起母猪死产、胎儿畸形、仔猪存活力降低甚至流产。例如给怀孕母猪注射弱毒猪瘟疫苗即可引起死产、胎儿畸形。注意猪场免疫程序时间的调整。
  7.日照时间
  在世界各地特别是英国等国家易发生“秋季流产症”(AAS)。研究表明,秋季流产症除了感染、中毒、热应激、营养障碍之外,入秋后,日照逐渐变短是其根本原因。生理学上测定,随着日照时间的缩短,母畜特别是孕畜血液中的LH和孕酮逐渐下降。因此认为,血液中LH和孕酮水平的降低是AAS的本质原因。
  要加强母猪的运动,给予充足的日照时间,在日照时间较短的秋季,应配备人工光照条件与设备。
  8交配过早、过迟,精液保存不当或存放时间过久,公猪使用过少,感染发热时交配均可导致受精卵死亡。在配种后12d内,精料过量、高温、争斗、转舍、运输均能引起囊胚死亡。
  高温季节运输时可使用镇静剂氯丙嗪1-2mg/kg体重。苯巴比妥钠是商品猪长途运输中较为理想的一种镇静、催眠药物,按30mg/kg体重用药可以使猪睡眠长达30-48h,但本品不宜作怀孕母猪的长途运输抗应激药物,因为苯巴比妥钠对胎儿可能有不良作用。准确鉴定母猪发情,确定适宜输精时间,避免使用存放时间过久或其他低劣精液,不得使用正在发热的公猪进行交配。1976年Wildt提出,交配前用抗生素冲洗子宫,交配后14-24d投入孕酮25mg能有效地防止产仔数减少。
  对易受舍内环境污染的母猪,于配种前5-7d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也有一定的效果,不仅有防病治病的作用,还能促进体内的一种增加繁殖性能的蛋白质因子的生成。人工授精时,不得采集发热公猪的精液。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饲料 病毒 免疫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