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当前猪病难治疗的原因


推荐:购买《猪病的防治》VCD光盘,请到网VCD商城

一、防疫不当
  1.不按程序防疫
  需要严加控制的传染病主要有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常用的疫苗是猪瘟疫苗、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弱毒冻干苗。以猪瘟兔化弱毒真空冻干苗为例,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后,大小猪一律肌肉或皮下注射1ml,注射后4天产生坚强免疫力,断奶仔猪可保护一年半。仔猪预防接种应在2月龄时进行,留种者应每年加强免疫一次,在疫区更应提前接种,断奶后再接种一次。农村散养户往往怕麻烦,不管是否疫区,一般只选择在1月龄接种1次,留种者也不再作加强免疫。也有的养猪户,压根儿就没有接种这回事。
  2.疫苗缺乏
  在某些乡镇,除猪瘟兔化弱毒苗、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等几种疫苗外,其它疫苗不易买到。
  3.疫苗效价不高
  一些个体兽医丧失起码的职业道德,使用超过有效期的疫苗或已失效的疫苗,或将疫苗故意低浓度稀释,或疫苗注射剂量不足,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疫苗应有的作用,致使免疫后照样还会出现疫病暴发。
  4.操作不规范
常见的是疫苗保存不当,不使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疫苗,注射疫苗时一个针头用到底,既不更换针头,也不严格消毒。
  二、治疗不力,导致耐药菌株产生
  1.超量、胡乱使用抗菌药物和激素药物
  许多人没有经过专门的职业训练,单靠放养猪的经验,或者凭着一股敢闯敢拼的劲头,就敢立起门头来作兽医,遇到病猪就只知道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地塞米松。在他们的意识中,这个组方就是“万能处方”。殊不知,这个“万能处方”也有一定的抗菌范围。如果效果不明显,往往又会盲目地加大用药剂量,有时甚至会超出常量的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对于不敏感的微生物,过量使用抗生素,不但不能杀死或抑制,相反会使微生物增加对药物的耐受性,使动物感染性疾病越来越难治疗。地塞米松是激素类药物,适量应用有抗炎、抗过敏、抗毒素、抗休克等作用,但长期过量应用,会扰乱体内激素分泌,降低机体免疫力,不利于今后的疾病防治。
  近几年,在使用抗生素治疗传染性疾病见效不快的情况下,一些人开始选择使用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嘧啶(SD)、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磺胺二甲氧嘧啶(SDM)、复方新诺明(SMZ)等。这本来是个值得称道的做法,但可惜的是,一些人并不知道(有时根本就不理会)磺胺类药物只能抑制细菌生长的特点,或者长期使用磺胺药,或者不遵守“首次突击量,以后用维持量,症状消失后使用最小量”的用药规律,使原来对磺胺药比较敏感的微生物开始耐药。
  2.盲目联合用药
  有些农户根本不懂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碰到猪生病就自己胡乱买药配药;有些兽医也糊弄农户,喜欢用大处方,以期大幅度提高治疗费。在这种情况下,不但可能会使药物之间产生拮抗作用,降低疗效,还很有可能使病原菌产生变异,导致抗药性产生。临床常见的不合理配伍用药很多,如:庆大霉素与青霉素、5%的NaHCO3;链霉素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酵母片与复方新诺明、磺胺脒;20%磺胺嘧啶钠与青霉素G钾、Vc注射液等等。
  3.治疗不彻底
  因为怕花钱,有些农户在猪得病后不按时给药,有时宁肯使用劣质兽药,有时在病情稍稳定后立即停止用药。任何一种药物在体内维持药效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当药物降低到一定浓度时就必须及时补充用药,否则,病原菌就有可能在含有较低药物浓度的机体内顽强生长繁殖,逐步产生耐药性,甚至发生变异,给今后的治疗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4.新药成分不明,使用不规范
  现在市面上的兽药品种十分繁杂。新药往往都有一个神乎其神、让人真伪难辩的名字,标签上介绍的应用范围特别广、效果特别好,但又不标明有效成分。大部分抗病毒化学药物都仅仅只能抑制病毒,如:阿糖腺苷防治仔猪伪狂犬病,磷甲酸钠防治猪伪狂犬病,靛红-β-缩氨硫脲防治猪痘,都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来发挥作用的。况且有些抑制病毒的药物还具有明显的副作用,如:病毒唑可用于治疗流感病毒和痘病毒感染,但长期使用,会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利巴韦林在组织培养中,对病毒有抑制作用,但长期服用,容易产生免疫抑制等等。病毒对现有抗病毒药物都能产生耐药性变异株,甚至还会出现依赖药物的变异,使抗病毒药物效果不佳或根本无效。一些养殖户很容易随便接受、使用一些新药。有个别兽医也都喜欢使用新兽药,目的是好抬高药价,谋取高额利润。其实,那些新药虽然效果确实不错,其主要成分仍然是抗生素,但如果使用不规范,也很容易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缩短这些药物的使用寿命,步青霉素、链霉素之后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猪瘟 检疫 猪丹毒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