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猪衣原体的诊断与防治


推荐:购买《猪病的防治》VCD光盘,请到网VCD商城

猪衣原体病又称鹦鹉热或鸟疫,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它引起肺炎、胸膜炎、关节炎、心包炎、睾丸炎和子宫炎感染等多种病型,后两种感染,常导致流产。常因菌株毒力、猪性别、年龄、生理状况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症候群。
  1.病原
  猪衣原体病的主要病原为鹦鹉热衣原体,为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生活。鹦鹉热衣原体对链霉素、制霉菌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万古霉素及磺胺类药物不敏感。但对青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金霉素、北里霉素敏感。
  2.流行病学
  猪衣原体病的发生呈散发、地方流行性。病猪和潜伏感染的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实验表明,用羊、牛及禽源衣原体分离株感染猪可引起猪衣原体病。定居在猪场的野鼠和野鸟可能被感染携带衣原体而成为自然疫源地,构成对猪场的威胁。本病的发生与卫生条件差、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良、潮湿阴冷、饲料营养不全、饮水缺乏等因素有关。
  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群均可感染本病,尤其母猪和新生仔猪更为敏感,育肥猪在本地的平均感染率在10%-50%。
  由于大批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新生仔猪死亡,以及适繁母猪群不育空怀,已给集约化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经验证明,猪群一旦感染本病要清除十分困难,康复猪群可长期带菌。
  3.临床症状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及呼吸道被感染,患病器官不同表现症状各异。
  3.1本病母猪流产多发生在初产母猪,流产率可达40%以上。妊娠母猪感染衣原体后一般不表现出其他异常变化,只是在怀孕后期突然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或产弱仔。感染母猪有的整窝产出死胎,有的间隔地产出活仔和死胎;弱产仔猪多在产后数日内死亡。本病多表现为尿道炎、睾丸炎、附睾炎,配种时,排出带血的分泌物,精液品质差,精子活力明显下降,母猪受胎率下降,即使受孕,流产死胎率明显升高。
  3.2肺炎 本病多见于断奶前后的仔猪。患猪表现体温上升,无精神,颤抖,干咳,呼吸紧促,听诊肺部有罗音。从鼻内流出浆液性分泌物,进食较差,生长发育不良,死亡率高。
  3.3肠炎 本病多见于断奶前后的新生仔猪。临床表现腹泻、脱水、吮乳无力,死亡率高。
  3.4多发性关节炎 本病多见于架子猪。病猪表现关节肿大,跛行,患病关节触诊敏感。有的体温升高。
  3.5脑炎 患猪出现神经症状,表现兴奋、尖叫,盲目冲撞或转圈运动,倒地后肢呈游泳状划动,不久死亡。
  3.6结膜炎 本病多见于饲养密度大的仔猪和架子猪。临床表现畏光、流泪,视诊结膜充血,眼角分泌物增多,有的角膜混浊。
  4.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流产母猪的子宫内膜水肿、充血,分布有大小不一的坏死灶(斑),流产胎儿身体水肿,头颈和四肢出血,肝充血、出血和肿大。患病种公猪睾丸变硬,有的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输精管出血,阴茎水肿、出血或坏死。对衣原体性肺炎猪剖检,可见肺肿大,肺表面布有许多出血点和出血斑,有的肺充血或瘀血,质地变硬,在气管、支气管内有多量分泌物。
  对衣原体性肠炎仔猪尸检,可见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肠粘膜充血出血,肠内容物稀薄,有的红染,肝、脾肿大。
  5.诊断
  猪衣原体感染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但必须考虑到引起肺炎、多发性关节炎、肠炎、怀孕后期流产、死胎或木乃伊,以及公猪睾丸炎的可能病因。肺部的肉眼变化可能明显暗示已感染衣原体,但是任何确诊都必须依赖实验室检查。
  对猪衣原体性流产的诊断要注意与猪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蓝耳病、猪瘟、乙型脑炎、弓形虫病等可引起怀孕母猪流产的疾病相鉴别。衣原体引起的仔猪肠炎与大肠杆菌病、传染性胃肠炎等腹泻病相鉴别。衣原体引起的猪多关节炎与猪链球菌病相鉴别。
  6.防治
  搞好规模化猪场猪衣原体病的防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6.1建立密闭的种猪群饲养系统 由于衣原体拥有广泛宿主,采用密闭饲养系统可有效防止其他动物(如猫、野鼠、狗、野鸟、家禽、牛、羊等)携带的疫源性衣原体的侵入和感染猪群。
  6.2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 严格把好工作区大门通道消毒、产房消毒、圈舍消毒、场区环境消毒的质量,以有效控制发生衣原体接触传染的机会。对流产胎儿、死胎、胎衣要集中无害化处理,同时用2%-5%来苏儿或2%苛性钠等有效消毒剂进行严格消毒,加强产房卫生工作,以防新生仔猪感染本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种公猪 免疫 病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