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如何防治猪咬尾咬耳症


 近几年来在规模猪场中,猪互相咬尾咬耳的现象逐渐增加,特别在早期断奶的猪群发生的比较早,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该现象在育肥猪群很少见。
  根据资料报导,发生这种恶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下降26.4%。
  综合其发生原因及如何防治提出以下看法:
  一、猪群咬尾咬耳的危害:
  猪互相撕咬有时被称为“反不适综合症”,因为任何不适的环境因素均可引起猪群的咬尾咬耳现象,轻者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可全部咬掉,有些猪还会咬耳朵。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采食时,被咬伤的猪常常躲在角落里,如不及时治疗处理可引起伤口感染,这种感染可引发局部炎症和组织坏死,降低胴体质量。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防止。
  二、猪群咬尾、咬耳发生的原因:
  原因很多,往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
  1、营养因素:在舍饲条件下,猪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全部依靠饲料的供应,当饲料营养不平衡时,猪群出现应激反应而咬尾咬耳。如饲料营养水平低于饲养标准;饲料配合不科学;育肥前期饲料中蛋白质质量不佳;维生素、铁、铜、钙、镁和食盐的缺乏以及纤维素的不足即可导致咬尾咬耳症的发生。
  2、环境因素:猪舍内环境卫生条件差,有害气体如氧、二氧化碳、硫化氢的浓度高,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速度降低使猪群产生不适或休息不好均能导致猪群发生啃咬。在恶劣的环境中,光线过强也是一种应激,促使猪群发生恶癖症。
  3、管理因素:
  (1)饲养密度过大,猪只之间相互接触发生冲突,为争夺采食和饮水的位置互相咬斗。
  (2)一栏猪体重大小悬殊太大,体重小、体弱的猪常常是被咬的对象,一旦被咬伤,就会引起所有猪都去咬。
  (3)饲槽不够或饮水量不足,往往会引起咬尾的暴发。
  4、疾病因素:
  (1)外寄生虫可成为附加应激而起作用。外寄生虫对皮肤刺激引起猪只烦躁不安,在舍内墙壁和栏杆上磨擦,出现外伤,引起其他猪只啃咬。
  (2)体内寄生虫:如蛔虫在体内作用,也可出现咬尾现象,要及驱虫。
  (3)猪贫血、尾尖坏死也可诱发猪只咬尾咬耳的恶癖,除此之外还可见咬肋及其他部位,如咬蹄、腿、颈和跗关节。
  三、防治:
  1、满足猪的营养需要,饲喂全价饲料。当发现有咬尾时,可在饲料中适当增加复方维生素及矿物质,喂料要定时定量,严禁饲喂霉败饲料。
  2、合理组群,要将品种、体重、体质和采食量等相近似的猪放在同圈饲养。
  3、饲养密度要适当,要保证每头猪有足够的占地面积,如3-4个月的猪,占栏面积应为0.5-0.6平方米。
  4、环境要求要有良好的通风、保温、防潮、及适当的光照设施,以保证舍内卫生干燥、通风。
   5、仔猪断尾:可在出生后1-2天对仔猪进行断尾。据资料报导,断尾后发生咬尾的仅占0.25%,而未断尾的发生率为6.86%,相差27倍。
  方法:用钢丝钳子在尾下三分之一处连续钳两钳,距离为0.厘米左右,将尾骨和尾肌钳断,将血管和神经压扁,皮肤压成沟,钳后约10天,尾下三分之一即可脱掉。此法不出血不发炎,效果确实。
  6、被咬的猪只要及时处理:用0.1%高锰酸钾冲洗消毒,并涂上碘酒或氯亚铁,防止化脓。对咬伤严重的可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7、可在饲料中增加0.1%食盐,或加少量镇静剂。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坏死 处理 食盐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