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屠宰猪细颈囊尾蚴病的调查与思考


推荐:购买《猪病的防治》VCD光盘,请到网VCD商城

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泡状带绦虫(?Taenia hydatigena?)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所引起的。幼虫虫体俗称“水铃铛”,呈囊泡状,大小如黄豆至鸡蛋大不等,囊壁乳白色,囊内含透明液体和一个乳白色头节。虫体寄生于猪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除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外,在屠宰加工时更是由于宰后失重、内脏和胴体的品质降低等原因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我们从2000年初开始一直关注该病在屠宰猪中的流行情况及其危害性,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动物 深圳市某肉联厂屠宰的商品猪。?

1.2 调查方法 细颈囊尾蚴的检查在生猪屠宰的生产线上进行,与屠宰检疫同步。分别检查肠系膜、大网膜、腹膜、肝脏浆膜、肝实质、肺脏等部位有无囊泡状细颈囊尾蚴寄生。以上任一部位发现1个以上虫体即判为阳性,虫体总数达到25个以上者,记为严重感染;并注意观察虫体寄生对内脏及胴体肉质的影响,做好记录。?

2 结果

2.1 感染率及寄生部位 本次调查共检查屠宰猪19 742头,其中7 581头感染细颈囊尾蚴,感染率38.40%。各寄生部位虫体寄生的情况见表1。

表1 感染猪各寄生部位虫体寄生情况比较

寄生部位 肝脏浆膜 肝实质 大网膜与肠系膜 胸腔及肺脏

检出数(头) 6 816 2 308 5 408 0

检出率(%) 89.91 30.44 71.34 0

由表1可见,各寄生部位虫体检出率由高至低排列依次为:肝脏浆膜>大网膜与肠系膜>肝实质。感染猪中有10.37%(786/7 581)为严重感染,但未发现虫体侵入胸腔,寄生于肺脏。?

2.2 肝脏及胴体的变化 虫体寄生在肝脏浆膜及肝实质,常导致肝包膜与肝脏浆膜炎性粘连,肝脏肿大,肝脏表现凹凸不平。肝实质有虫体寄生时损害尤其严重,肉品检疫时只能将部分甚至整个肝脏废弃。受细颈囊尾蚴严重感染的屠宰猪,其胴体常表现为干瘦,屠宰率大大降低;感观上肉色稍显苍白,偶可见黄疸,肉质较差,卖价低。?

3 讨论 ?

3.1 据有关文献报道,猪细颈囊尾蚴的感染率为50%左右。本次调查的感染率为38.40%,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我们认为与被调查动物的产地来源有关。细颈囊尾蚴的成虫(泡状带绦虫)主要寄生于狗的小肠,其孕卵节片随粪便排出后,散在的虫卵污染了饲料和饮水,猪采食后即受到感染。这种感染方式决定了猪的不同饲养方式、饲养环境及当地有无养狗的习惯等因素与猪的感染率高低密切相关,亦即细颈囊尾蚴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地区性。本肉联厂屠宰的商品猪主要来源于湖南省各市县(占80%左右),其次为江西、河南,少量为深圳本地饲养的生猪。我们在检疫中发现有的来自偏远农村的肉猪,感染相当严重,达70%~80%,而圈养或规模化养猪场的生猪几乎不受感染。这种现象也提示了各地兽医防检机构在防治该病时,必须结合当地的生猪饲养模式来加以分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检疫 饲料 黄豆 定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