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对猪瘟免疫效果的影响


推荐:购买《猪病的防治》VCD光盘,请到网VCD商城

何英俊(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浙江 金华321017)

中图分类号:S85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957(2002)03-0037-01

摘要:本试验通过对三个猪场猪繁殖呼吸综合征(PRRS)及猪瘟血清抗体的测定,提出PRRS可影响猪瘟的免疫效果;对PRRS阳性猪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加强免疫后,可明显提高猪瘟血清抗体水平,增强猪瘟的免疫效果。

关键词: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猪瘟;免疫效果

为了弄清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以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达到预防猪瘟的目的,笔者对猪繁殖呼吸综合征(PRRS)对猪瘟免疫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方法与步骤

1.l 试验猪场猪瘟的免疫程序 仔猪出生后吮吸母乳之前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超前免疫一次,每猪1头份,6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每猪2-3头份;种公猪、种母猪每年春秋各免疫一次,每猪2-3头份。

1.2 猪繁殖呼吸综合征(PRRS)的测定从浙江省金华、江山选择有代表性的猪场三个,每个猪场抽样采血100头,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猪繁殖呼吸综合征(PRRS)进行血清学测定。判断标准,用分光光度计法,以OPD作供氢体,用490nm波长检测样品的OD值,并与阴性对照的OD值(P/N)比较,如OD值≥2时判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1.3 猪瘟抗体水平的测定 先对不同猪场的各类猪利用正向血凝诊断液(产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综防技术研究组)进行正向间接血凝试验,以测定猪瘟抗体水平;对猪瘟抗体阴性的猪只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加强免疫—次,每猪2-3头份;加强免疫1周左右,同样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测定猪瘟抗体水平。判断标准,将血凝板放在白纸上,先观察阴性对照血清1∶16孔,稀释须对照孔均应无凝集(血球全部沉入孔底形成边缘整齐的小圆点)或仅出现“+”凝集(血球大部沉于孔底,边缘稍有少量血球悬浮);阳性血清对照1∶2-1∶256,各孔应出现“+ + -+ + + +”凝集为合格(少量血球沉入孔底,大部血球悬浮于孔内);在对照孔合格的前提下,再观察待检血清各孔,以出现“+ +”凝集的最大稀释倍数为该份血清的抗体效价;若猪瘟抗体效价达到1∶16以上为阳性,1∶8为弱阳性,1∶8以下为阴性。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猪场繁殖呼吸综合征血清学测定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三个猪场繁殖呼吸综合征的阳性率分别是72%、58%、88%。近年来浙江省很多猪场传染了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给猪场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预防和控制PRRS的传播,各规模猪场都应进行PRRS的免疫接种,以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表1 不同猪场PRRS血清学测定结果


猪场1
猪场2
猪场3

阴性/头
28
42
12

阳性/头
72
58
88


2.2 从表2可以看出,三个猪场PRRS阳性猪中,猪瘟抗体阳性(滴度在1∶16以上)的比率分别是8%、12.2%、14.3%,而PRRS阴性猪其猪瘟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是82.1%、66.7%、58.3%)。结果表明猪繁殖呼吸综合征可能对机体抗猪瘟免疫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会导致机体抗猪瘟免疫细胞减少,从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这可能是造成免疫猪群猪瘟抗体阳性率低的主要原因(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证实)。

表2 不同猪场猪瘟抗体水平测定结果


PRRS阳性猪
PRRS阴性猪


猪场1 猪场2 猪场3
猪场1 猪场2 猪场3

阴性/头
21 15 32
1 6 2

弱阳性/头
25 21 28
4 8 3

阳性/头
4 5 10
23 28 7

阳性率/%
8 12.2 14.3
82.1 66.7 58.3


2.3 从表3可以看出,在三个猪场PRRS阳性猪中,对猪瘟抗体阴性的猪加强免疫后,其阳性率(1∶16以上抗体滴度)分别为81.8%、76.2%、55.9%,说明对已知PRRS为阳性的猪群加强免疫可明显提高猪瘟抗体水平。

表3 对猪瘟抗体阴性猪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测定结果


猪场 1
猪场2
猪场3

阴性/头
0
2
8

弱阳性/头
4
3
7

阳性/头
18
16
19

阳性率/%
81.8
76.2
55.9


3小结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笔者认为猪繁殖呼吸综合征会干扰猪瘟的免疫效果,因此对规模猪场有必要定期进行抗体水平监测,及时调整免疫程序,特别是PRRS阳性猪应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加强免疫一次,以确保猪群有较高的抗体水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猪瘟 免疫 抗体 对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