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冬季猪病多防治须及时




仔猪红痢。该病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又叫传染性坏死性肠炎,出血性肠炎等。主要对3日龄内仔猪危害大,一旦发病,常年在产仔季节暴发,死亡率甚高。7日龄以上仔猪发病很少。主要症状:病猪偶有呕吐,主要以排出红色粘液稀便为特征,病程为最急性或急性,死亡率高,剖检腹腔积液呈红色,空肠出血、坏死,肠内容物混有多量小气泡,淋巴结肿大、出血。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消除和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在母猪产前,猪舍可用20%石灰水或2%氢氧化钠彻底消毒。其次仔猪出生后要尽早让其吃上初乳,以增强自身免疫力,吃初乳前每头仔猪可口服庆大霉素2毫升,7日龄开始补饲时在饲料中拌入适量土霉素预防。发现病猪应立即隔离治疗,初期使用一支灵口服效果较好,如单方治疗效果不明显,可立即改用其它药剂,口服有:土霉素、黄连素、环丙沙星;肌肉注射有:肠炎速克、痢菌净、长效抗菌剂等药物。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本病主要侵害2月~4月龄的仔猪。常限于一个猪场,发病率不高,流行缓慢。各种不良因素如饲养管理不当、气候突变或经长途运输等可诱发本病的发生。冬季患猪多呈急性败血症和剧烈性腹泻,拉灰白色或黄绿色粪便,带有血液或粘液,呈腥臭味。有些病猪发生咳嗽。慢性者反复下痢,体温不高。耳根、胸前及腹下皮肤有紫斑。剖检见皮肤有紫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肝有黄色或灰白色的点状坏死。脾肿大呈暗紫色。肺常见有卡他性肺炎或灰黄色干酪样结节。大肠壁增厚,粘膜发炎,表面粗糙,有大小不一边缘不齐的坏死灶。  

4、常见猪链球菌病继发混合感染多。  

猪在患感冒后容易继发。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减食或停食,结膜潮红,流鼻涕。部分病猪发生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表现共济失调、空口磨牙等神经症状;有的颈背等处皮肤广泛充血或有出血斑。8周龄内仔猪常于2天内死去。慢性病猪常在头、胸、腹和股内皮肤等处出现圆形浅玫瑰色硬币样大丘疹,后覆盖褐色痂皮。混合感染猪瘟时,患猪流浆液性鼻液,耳尖、腹下、四肢末端、股内侧有紫红色或蓝紫色出血点、浑浊、恶臭的液体。病猪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发作,后期呼吸困难,常于1天~3天内死去。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用法混乱,猪链球菌病已经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但是如果肌肉注射强效阿莫西林,15毫克/公斤体重,2.5%恩诺沙星注射液2.5毫克/公斤体重,每天一次,连用3天,病情会得到有效控制。  

5、老病复出的弓形虫不可忽视。  

猪的弓形体病应该说是一种“老病”了,但是前几年很难在临床上再见到,成流行性发作更为少见。但近年来,在很多地方已经形成地方流行性,危害较大。其临床表现似流感,体温升高到40.5℃~42℃,稽留热型,表现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咳嗽、流鼻涕,四肢和全身肌肉疼痛,僵直,四肢内侧、腹部皮下大面积呈现红紫色;体表淋巴结肿大。以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嘧啶加甲氧苄胺嘧啶等药物治疗有效。   

6、猪感冒≠猪流感,虽是小病可别小看。  

猪流感是由于猪流感病毒所引起,有传染性,常全群同时感染,其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病猪体温升高40℃以上,有时高达42℃。眼鼻常流出粘性分泌物,鼻汁有时带有血色,常呼吸急促、呈明显的腹

式呼吸,夹杂有间断性咳嗽,少食或不食、粪便干硬,也常见肌肉和关节疼痛、喜卧、多头猪挤在一起。猪流感的特点是来势突然、大群发生,症状较重,但病程短、多数猪在一个星期之内恢复,少数猪发生继发性感染,出现大叶性出血性肺炎或肠炎而致死。解剖病死的猪,发现病变以呼吸器官为主,可见上呼吸道(鼻、喉、气管、支气管)粘膜出血,有大量泡沫状液体,或杂有血液。在肺的心叶、尖叶和中间叶出现鲜牛肉状病变,呈紫红色,多呈不规则的对称。肺病区膨胀不全,塌陷,周围肺组织发生气肿(外观呈苍白色)。肺门、纵膈淋巴结水肿、充血。  

无论猪的感冒还是流感,虽是小病但不能小看。实际上,猪得了这两种病以后,往往成为“百病之源”,特别是体温升高、咳嗽等症状,会成为许多疫病的先兆或诱因,如不及时控制,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发现后一般可用解热镇痛药如复方氨基比林、安乃近进行对症治疗,使用抗生素或磺胺药控制继发感染。中兽医疗法以解热镇痛、祛风散寒为原则,可用银翘散、荆防败毒散等方剂。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猪瘟 猪丹毒 坏死 病程
下一篇 :急性猪流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