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冬季猪病多防治须及时


推荐:购买《猪病的防治》VCD光盘,请到网VCD商城

1、猪瘟仍是当前猪的头号“杀手”,但临床表现非典型化占据主流。这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一个月龄以内的仔猪很少感染发病,一个月龄以后易感性逐渐增加。本病有高度的传染性,当易感猪群受到传染时,即引起急性暴发,最先发病的猪是呈最急性。经三看:一看皮毛:皮肤发红或出现红点,指压褪色则为猪丹毒,指压不褪色则为猪瘟;皮肤发黄多为黄疸;肢端皮肤发绀是肺疫;皮毛逆立多为感冒或热性病初期。二看粪便:粪便呈黄白色,且无血、无臭、无粘液,多为一般性腹泻;先便秘后拉稀或粪中带血,多为急性胃肠炎或仔猪副伤寒;粪稀如水,且伴有较多的血液和粘膜,则为猪瘟;粪稀带血,猪体消瘦、腹痛则为猪棘头虫病。三看鼻镜:鼻镜干燥是体温升高、发烧的表现;鼻腔有大量鼻液流出,多为流感;如有泡沫样鼻液流出,则为肺水肿、肺出血或慢性支气管炎。过而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甚高。主要表现突然发病,高热稽留,全身痉挛,四肢抽搐,皮肤和粘膜发绀。两眼有多量的粘脓性分泌物,甚至使眼睑粘连。耳、四肢内侧、腹下及外阴等处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病猪先便秘后腹泻,粪便中常带有粘液。全身皮肤、浆膜、粘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变化,以淋巴结、肾脏、膀胱、脾脏、喉头、胆囊和大肠粘膜出血最为常见。肾脏色泽变淡,皮质上有针尖至小米大、数量不等的紫红色出血点。脾脏出血性梗死为猪瘟特征性病变。全身淋巴结充血出血,切面呈大理石状。喉头和会厌软骨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膀胱粘膜有出血点。盲肠和结肠,特别是回盲口常有钮扣状溃疡。不过,近年来临床上见到的猪瘟,多以温和型、非典型化占据主流,往日猪瘟的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已经少见。因此误诊现象十分普遍。  
防治措施:不要总以为猪打了疫苗就万事大吉了,疫苗质量不佳,免疫程序不合理,注射剂量不足,操作不规范等,即便是打了猪瘟疫苗也照样还发瘟。母猪打过猪瘟疫苗时,没断奶的仔猪不会发生猪瘟。如果仔猪出生后6周以内打疫苗,反倒因母源抗体干扰,造成免疫失败,待长到小猪、架子猪、肥育猪时,就有可能发生非典型猪瘟。因对猪瘟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以毒攻毒,即以大于平时预防量10倍以上的猪瘟疫苗注射,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干扰猪瘟病毒复制,使其产生免疫力。猪瘟常发地区实行超前免疫:即初生仔猪吮初乳之前注射疫苗4头份,即可终身获得免疫力。  

2、防治猪丹毒常年不能松懈。猪丹毒多发生于架子猪,传播较慢。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主要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最急性者与猪瘟容易混淆,但猪丹毒病猪虽体温升高但仍有食欲,强迫驱赶时发出尖叫声,步态僵硬或有跛行,很少发生腹泻。结膜充血,两眼清亮有神。耳、腹、腿内侧皮肤等部位出现特征性的俗称“打火印"的疹块。主要出现全身败血症变化和体表皮肤出现红斑为特征。胃和小肠有严重的出血性炎症,脾肿大,呈樱桃红色,淋巴结、肾淤血肿大。防治措施:目前使用的菌苗有猪丹毒弱毒菌苗、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及二联或三联苗4种。猪群中一旦发生本病,应及时隔离病猪,并迅速治疗。治疗本病以青霉素疗效最好,其次是土霉素、四环素、恩诺沙星、金霉素及泰乐菌素等。  

3、仔猪腹泻要鉴别诊断,对症下药。  

仔猪黄痢。该病是一定血清型的溶血性(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腹泻性传染病。发病特点: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死亡率均高,7日龄以上仔猪发病较少。往往因1头发病,传染数头至整群。主要症状:腹泻突然,少有呕吐,粪便呈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稀粪,腥臭,病程为急性或慢性,最后因脱水、消瘦而死亡。剖检可见肠道粘膜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十二指肠最明显。肠粘膜肿胀,充血,肠壁变薄,肠管松弛。  

仔猪白痢。该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非败血性、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病特点:多发生于10日~30日龄的仔猪,发病率中等,死亡率不高,呈地方性流行。主要症状:腹泻突然,无呕吐,粪便呈乳白、灰白或黄白色浆状,腥臭,体温不高,被毛粗乱,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不洁。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时久者消瘦,脱水,生长发育受阻。剖检病变是卡他性肠炎,肠内容物呈糊状,灰白色,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猪瘟 猪丹毒 坏死 病程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急性猪流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