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环境”,就是搞好防疫安全和创造适宜的养殖环境,也就是管理到位的结果。
一.猪场关键环节管理要点
1.乳仔猪最容易发病,抓好产房和保育舍管理是猪场管理的重点。
1)产房管理应保证适宜的温度、干爽的湿度、干净的清洁度和母猪良好的泌乳性能(使用优质的教槽料和哺乳母猪饲料)。
810、310教槽颗粒料,是21-28日龄早期断奶乳猪的最佳选择,断奶后10天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330和250克左右,4%哺乳母猪预混料4326F、10%哺乳母猪浓缩料1026显著改善母猪泌乳和繁殖性能,增强母猪免疫应答能力,是规模化猪场的理想选择。
2)保育舍管理,关键是执行全出全进生产工艺(减少因不同棚舍猪和体重差异较大猪混群所导致的疾病相互感染机会)、合理、认真地打好防疫针(该打的必须打好,如猪瘟疫苗;可打可不打的,选择不打,如某些菌苗、蓝耳病苗;不该打的坚决不打,如丹毒苗。)尽量做到一头猪一个针头,至少做到一栏一个针头。
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养殖密度过大是中国规模化猪场保育舍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处理好通风和保温的关系、科学地转群并栏(同一棚舍内猪只大小、日龄应一致,以保证他们的抗病力、抗体水平相对整齐,减少染病机会)、执行早期药物防病计划(疾病威胁对规模化猪场来说永远存在,防病是关键,保育舍是疾病高发时期,此时的阶段性计划投药,是控制此阶段疾病的非常有效的手段);
3)科学的免疫和营养方案,是种公猪、种母猪的管理要点;
重点做好这么几个疾病的免疫工作:五号病、猪瘟、伪狂犬、蓝耳病、头胎母猪的细小病毒、季节性的乙脑、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
免疫的目的,是保证猪群有较高且整齐的抗体水平,以抵御疾病的危害。这也是我们设计免疫程序的唯一方针。
所以,我们在引进新猪时,必须使新猪的抗体水平达到本场猪水平(即所谓的先进行约一个月的风土驯化),才能合群并栏饲养。
要求我们的猪场,要均衡生产,避免集中淘汰母猪和引进新猪,母猪年淘汰更新率控制在30%-35%之间。大群的新猪引进,必然导致疾病爆发。
夏天的热应激,对公母猪影响极大,降温和加强营养(特别是能量和抗应激营养)是公母猪安全渡过夏天高温的有效手段。
高采食量(每天5.5-7.0公斤)、高能量(每公斤消化能3300-3400千卡)、高蛋白(17-18%)、高氨基酸(赖氨酸含量达到0.95-1.1%)是哺乳母猪的理想营养。
关注重胎母猪和断奶后空怀母猪、公猪的营养,目的是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母猪发情率、受胎率。
切忌使用发霉饲料,即使加入大量霉菌毒素吸附剂,发霉饲料肯定会对种猪产生影响。
尽量选择大公司的全价配合饲料(如牌325怀妊母猪料、T326哺乳母猪料、327种公猪料)饲喂种猪,实践证明是绝对划算的。
对现在的规模化养猪来说,疾病是大家都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找出影响我们的最大安全隐患,哪怕每年解决一个隐患,几年后,我们的猪场就是一个标准化、高效益的猪场,养猪对我们来说,就不再是高风险的产业!
第三篇:规模化猪场药物防治细菌性疾病推荐方案
针对规模化猪场疾病发生严重的事实,上海饲料有限公司技术部根据大量临床实践,摸索出一套药物防治猪场细菌性疾病的有效方案 ,具体操作如下:
1.遵循防病重于治病的原则:
疾病一旦发生,除增加治疗成本,造成死亡、饲料转化率低、增重缓慢等损失外,而且降低整个猪群抵抗力,使疾病的发展更趋复杂,控制难度更大。所以我们必须象疫苗免疫一样,对猪场常发的几种疾病采取全年大防的措施,以防疾病发生,结合消毒隔离和全进全出制度,最终使引起这几种疾病的病原得到控制和根除。
2.控制方案:
目前,可能导致母猪繁殖障碍和商品猪发病的通过药物可控制的疾病主要有这么四种:(单位:ppm,即纯含量:克/吨)
1)控制附红细胞体病处方:
阿散酸 250-300
土霉素 500-600
连用5-7天
接用:阿散酸 150
土霉素 400
连用10-15天
或:尼可苏 3公斤
连用5-7天
接用:尼可苏 1.5公斤
连用10-15天
2)控制衣原体、支原体、副嗜猪血杆菌、放线杆菌、链球菌、巴氏杆菌处方:
泰乐菌素 100-200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zhu/5/2006-01-11/136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