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猪的主要疾病(二)



防治方法
治疗可用下列药物:左眯唑、丙硫苯咪唑、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用法和用量见猪蛔虫病。猪舍应建在地势干燥和较高的地方,以减少蚯蚓的孳生。有本病流行的猪场,应有计划地进行驱虫;猪粪应集中进行堆积发酵后利用。

--------------------------------------------------------------------------------

12.猪鞭虫病
本病是由猪鞭虫(猪毛首线虫)引起的。成虫外观极似马鞭,在盲肠中产卵,虫卵成腰鼓状或麦粒状,棕黄色,两端栓塞。
临诊症状
轻度感染不显症状,严重感染时,虫体寄生在盲肠粘膜,引起猪体消瘦和贫血;同时虫体吸血引起肠粘膜损伤,猪只可出现顽固性下痢。
病理变化
盲肠和结肠粘膜上发现炎性病变和大量虫体,虫休前部细长,深深钻入粘膜内,后部短粗,形似鞭子。
防治方法
治疗可用下列药物敌百虫、左咪唑、丙硫苯咪唑,用法和用量见猪蛔虫病。预防应搞好猪场场的清洁卫生,粪便作发酵处理;对有病的猪场应作定期的预防性驱虫。


--------------------------------------------------------------------------------

1.硒和维生素E缺乏症
本病由于饲料中硒和维生素E缺乏而引起。其病型主要有仔猪白肌病、仔猪肝坏死和桑椹心等。
病因 病因为饲料中硒和维生素E含量不足,可以是其中之一缺乏,亦可是两者都缺乏。
诊断
(1)白肌病(营养性肌营养不良)
①症状:多发生于20日龄左右的仔猪。患病仔猪一般营养状况良好,常突然发病,尤其体壮者先发病。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呼吸促迫,常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者,后肢强硬,拱背,行走摇晃,肌肉发抖,步幅小而呈痛苦状,部分仔猪出现转圈运动或头向侧转,最后呼吸困难,四肢衰弱而死亡。
②病理变化:剖检可见骨骸肌和心肌肌肉色淡,呈灰白色条纹,膈肌呈放射状条纹,切面粗糙不平,有坏死灶。
(2)肝坏死(营养性肝病)
①症状:多发生于3周到4月龄的小猪。急性病例多见于营养良好、生长迅速的仔猪,常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者,可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以及腹泻、呕吐交替发生,还可出现呼吸困难及胸、腹部皮肤发绀。
②病理变化:剖检可见皮下组织和内脏黄染,急性病例肝呈紫黑色,肿大1~2倍,肝易碎,呈豆腐渣样。
(3)桑椹心
①症状:患病仔猪常突然死亡,有的病猪皮肤出现不规则的紫红色斑点,多见于四肢内侧,有时可遍及全身。
②病理变化:剖检可见心肌斑点状出血,心内、外膜常呈线状出血,使心脏在外表面上呈紫红色的草莓或桑椹状。肺水肿,体腔内有胶冻状渗出液。
③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可进行饲料及体组织中硒、维生素E水平检测和血液谷胱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防治]
①治疗: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肌肉注射,剂量1~3毫升(每毫升含硒1毫克、维生素E50国际单位);0.1%亚硒酸钠,皮下或肌肉注射,每次2~4毫升,隔20日再注射1次。配合应用维生素E50~100毫克肌肉注射,效果更好。
②预防:保持日粮中硒的含量不能低于0.1毫克/千克,而维生素E的需要量,对体重在4.5~14千克的仔猪及对怀孕和泌乳母猪,在每千克饲料中应含22国际单位,其他猪每千克饲料中应含11国际单位。平时应注意青饲料和精料的合理搭配和有关添加剂的应用。

--------------------------------------------------------------------------------

2.亚硝酸盐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是猪吃了调制不当的青绿饲料而引起的急性中毒病。多发生于吃饱后不久。
病因
猪吃了闷煮过或堆积腐烂的青绿饲料(如青菜、白菜、卷心菜、葛笋叶、牛皮菜及瓜藤叶等)而引起中毒。原因是对这些饲料处理不当(如煮后在铁锅或容器内闷放时间过长),由于细菌的作用,使硝酸盐还原而放出一部分氧,形成亚硝酸盐。
诊断
①症状:症状出现常在采食后的15分钟至数小时。最急性仅稍显不安,站立不稳,即倒地而死。急性病例出现不安、转圈、呼吸困难、全身发绀以及躯体末梢厥冷。口唇皮肤初呈灰白色,后变乌紫色。四肢无力,走路摇摆,痉挛,挣扎。最后衰竭倒地而死。
②病理变化:血液凝固不良,血色呈酱油色。各脏器的血管瘀血。胃肠道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黏膜易脱落,肠系膜淋巴结轻度出血。肺充血,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充血、出血,管腔内充满带红色的泡沫状液。心外膜、心肌有出血斑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敌百虫 坏死 发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