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技术



  种公猪与育肥猪:多呈急性型发病,但死亡率较低,多数在病愈后表现不良。转为慢性型后,种公猪表现为性欲减退,精子活力降低。育肥猪则表现为生长迟缓,延长出栏时间。
三、诊断
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和临床特征 只能对该病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病理学诊断、实验室诊断。
  (一)病理学诊断 剖检死亡病猪可见黏膜苍白,全身肌肉黄染、血液稀薄、水样、凝固不良,胸腹下及四肢内侧有紫红色斑点,皮下水肿。胸腔、腹腔和心包积液,液体发黄。肺水肿、淤血、出血、实质肉变、无弹性。心内外膜有出血点、心肌变性。肝肿大、质脆、多汁、出血、黄染、表面有黄色条纹或灰白色坏死灶。脾脏肿大,表面有一层假膜,呈暗红色或黄色,边缘不齐,有的有梗死灶或针尖大出血点。胆囊膨胀、充盈胆汁。肾脏肿大,外观发白,有出血点,肾盂水肿。膀胱黏膜有少数出血点,胃底部黏膜充血出血,小肠黏膜充血、脱落。全身淋巴结肿大。脑组织充血、出血、水肿、脑脊髓液增多。
  (二)实验室诊断
  1.镜检:无菌采血放于干净玻璃片上,再加等量的生理盐水,用600倍镜观察,可见到变形的血细胞及呈淡绿色荧光的附红细胞体。血片染色镜检,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姬姆萨氏染色附红细胞体呈红色、瑞氏染色为蓝紫色或黄色。
  2.血清学诊断:(1)补体结合试验:病猪出现症状后的1~7d可呈现阳性反应,于2~3周后即可转为阴性。该法用于诊断猪的急性病例效果较好,检查慢性病例常呈阴性反应。(2)间接血凝试验:该试验滴度140定为阳性,灵敏度较高,能检出补体结合反应转阴后的耐过猪,现已多用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3)荧光抗体试验:发病后第4天出现抗体,并随着感染率的升高,第28d达高峰。用于诊断猪的附红细胞体病效果良好。(4)ELISA试验:适用于猪的附红细胞体病急性病例的诊断,且与其他疾病无交叉反应,是一种敏感、快速、特异的检测方法。
  3.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断:用PCR技术检查,证明猪被附红细胞体感染后2h即可出现PCR阳性。用DNA探针技术检查,能区别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猪和非感染的猪,并且不与猪感染的其他疾病血清中的DNA发生杂交反应。
  (三)鉴别诊断 在临床上病猪出现发热、皮肤上呈现紫红色斑点,耳廓边缘坏死、喘气、呈腹式呼吸等症状,以及剖检有败血症变化,与猪瘟、弓形体病、链球菌病和猪肺疫等疫病很相似,应注意鉴别诊断。
  当前在发病猪群中附红细胞体病常与猪瘟、猪链球菌病、猪呼吸道病综合征、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圆环病毒Ⅱ型感染、蓝耳病等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在临床上症状表现为多样性与复杂性,诊断时予以注意。
四、防控技术
  (一)预防措施
  1.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搞好猪舍内外环境卫生;坚持消毒制度,彻底杀灭各种吸血昆虫,切断其传播媒介,可有效的防止该病的发生。
  2.猪场严禁饲养其他动物,因为该病为多种动物与人共患的人兽共患病,以免造成动物之间相互传染。
  3.仔猪断脐、剪尾、剪牙、去势、打耳号、注射、手术及发生外伤时要严格消毒,防止污染的器械及注射用具等发生间接传播。
  4.定期检查种公猪的精液质量,防止隐性感染的种公猪通过配种传染给母猪。
  5.药物预防:疫情猪场在发病季节针对不同猪群可选用下列方法进行药物预防。
  种公猪: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每头每次肌注10~15mL,每月注射3次;血虫净,每头肌注1g,每月注射2次,与长效土霉素交替使用;每次注射时同时肌注维生素B1210~15mL,2个月为一疗程。精液检查合格者,可参加配种。
  生产母猪:临产前30d注射长效土霉素,每次每头肌注10~15mL,每周注射1次,连续使用4次;同时配合每T料中拌入对氨基苯砷酸90g,连续饲喂1个月。
  仔猪:断奶仔猪,用水溶性四环素饮水10d,或于每T料中拌入四环素150g,加对氨基苯砷酸45g,连续饲喂7d,预防效果也很好。
  (二)治疗方案 发生疫情时,要早诊断、早治疗,病的晚期或继发其他疫病时治疗效果不佳。治疗时可选用下列方案:
  1.血虫净,每kg体重5~7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分点深部肌注,每日1次,连用3d;同时配合肌注四环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15mg,每日2次,连用3~5d。病重者还应给予补血,静注右旋糖酐铁、维生素C和维生素B12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附红细胞体病 母猪 传播 种公猪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