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科学养猪技术手册(修改版)(十一)



  防止措施: (一)治疗:尚无有效的化学药物,而用高免血清治疗又很不经济。 (二)预防:1.平时的预防措施,提高猪群的免疫水平,防止引入病猪,切断传播途径,广泛持久开展猪瘟疫苗的预防注射,是预防重点。免疫接种程序参见第一章计划免疫接种。 2.流行时的防治措施(1)封锁疫点:在封锁地点内停止生猪及猪产品的集市买卖和外运,猪群不准放牧。最后1头病猪死亡或处理后3周,经彻底消毒,可以解除封锁。 (2)处理病猪:对所有猪进行测温和临床检查,病猪以急宰为宜,急宰病猪的血液、内脏和污物等应就地深埋,肉经煮熟后可以食用。污染的场地、用具和工作人员都应严格消毒,防止病毒扩散。可疑病猪予以隔离。 对有带毒综合征的母猪,应坚决淘汰。这种母猪虽不发病,但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死胎、弱胎,生下的仔猪也可能带毒,这种仔猪对免疫接种的有耐受现象,不产生免疫应答,而成为猪瘟的传染源。 (3)紧急预防接种:对疫区内的假定健康猪和受威胁区的猪立即注身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剂量可增至常规量的6-8倍。(4)彻底消毒:病猪圈、垫草、粪水、吃剩的饲料和用具均应彻底消毒,最好将病猪圈的表土铲出,换上一层新土。在猪瘟流行期间,对饲养用具应每隔2-3天消毒1次,碱性消毒药均有良好的消毒效果
  消灭猪瘟方法:
  (一)健全免疫程序科学地进行免疫:
我国生产的猪瘟疫苗安全、稳定、可靠,能够很好的控制猪瘟发生。但在实践中仍有猪瘟的发生和流行,其原因是:
  1、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时机选择不当,仔猪生后20日龄时猪瘟母源抗体已下降到不保护阶段,应及时免疫,但到目前为止北京地区仍有60日龄进行首免的猪场,造成猪瘟的发生和流行。
  2、免疫剂量使用不足或使用过量,都可造成免疫失败。
  3、疫苗保存不当:低温保存条件差,使用低效价的疫苗。猪瘟疫苗从生产日期起,有效期在-15°C的条件下可保存一年,如果由-15°C转入0~8°C的冰箱保存,有效期为6个月。如果在27°C条件下保存15天,有效期下降60%,保存25天,有效期下降80%。在供电不经常,时有停电的情况下要准确的折减有效期,否则会造成免疫失败。
  4、猪瘟疫苗稀释后应尽快用完,在15~27°C温度下,仅3个小时内有效,因此为了保证疫苗的效价,应随稀释随使用。
  5、疫苗失真空,造成病毒蛋白质变性,影响免疫效价。
  6、操作不当:
   (1)疫苗稀释液PH值不适当,要求疫苗稀释液PH值为6.8 ~7.4,使用过酸过碱的稀释液,会造成病毒失去抗原性。
   (2)消毒用碘酒浓度过高,根据实验证明最适当的浓度为3%。
   (3)注射针头选择不当,常常使用短而粗的针头进行预防注射,注射针孔大而浅,疫苗易注射到脂肪层影响疫苗吸收速度,同时由于注射孔过大,疫苗外溢,减少免疫剂量。
   (4)注射时消毒不严,带毒注射,需一猪一针头避免造成免疫失败和疫情扩散。
  7、免疫次数过于频繁,可能造成免疫麻痹。有些猪场惟恐发生猪瘟,频繁免疫,其结果适得其反。
(二)北京资源集团技术部建议猪瘟使用免疫程序:
  1、仔猪20日龄进行首免,60日龄进行二免(同时注射猪丹毒及猪肺疫疫苗),免疫剂量为2头份。
  2、乳前免疫:在经常发生仔猪猪瘟的场,初生仔猪在产后擦干身体时立即注射1毫升猪瘟疫苗(或1头份~1.5头份)如能保证足量1毫升可不加大量,注射40 ~60分钟后固定乳头吃初乳。
乳前免疫必须做好记录,如发现有漏注的,须在20日龄补免。
  3、成年公、母猪每半年进行一次猪瘟免疫(即春秋两季免疫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疫苗)。
  如发现有疫苗过敏时要立即注射肾上腺素脱敏。
  日前北京地区已发现有牛睾丸细胞苗过敏死猪现象。
(三)严格执行防疫制度
  各猪场均制定了防疫制度,关键在落实。
  1、要严格执行进出场人员及车辆的消毒制度。消毒不要走形式,要彻底,使消毒有效。要经常更换场区及猪舍进出口消毒池内的消毒药,保持消毒药物应有的PH值,如消毒药物不经常更换,使PH值有所改变,就起不到消毒作用。
  2、场区及猪舍内的消毒要在彻底清除粪便的基础上进行消毒。
  3、饲养人员更换工作服及胶鞋后再进入猪舍时必须洗手消毒。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猪瘟 免疫 病毒 病程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