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猪场管理

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




8.繁殖障碍疾病的防治。当前影响猪繁殖的疾病主要有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和乙型脑炎等,应按免疫程度注射疫苗。  

(二)最大限度地降低全群的料肉比  

  饲料费用占养猪成本的70-80%,降低全群的料肉比对于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往往关注肥猪的料肉比,而忽视全群的料肉比。如果能把全群的料肉比由4:1(大致为全国平均水平),降至3.8:1,每头肥猪按100kg活重计,1万头猪l年可节省饲料200吨。降低全群的料肉比可从二方面入手:一是选择最优,适合猪各生理阶段营养需要、能发挥猪的遗传潜能的全价饲料。二是努力提高繁殖力,尽量减少繁殖群的规模,可采取人工授精,减少公猪的饲养数量,充分发挥优良公猪的潜力和避免疾病感染等办法,这样可节省饲料,提高受胎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为猪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首先要做到无菌或少菌。经常打扫,保持清洁、干燥。消毒是日常工作。防疫制度:一是要健全,二是要严格执行。堵死一切病源包括从空气、道路和进出猪场的人、猪、车辆和其他媒介。  

  舒适的生活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饲养、密度等,同时有害气体的含量也不能超标。实验证实,气温在室温以下时,每下降1℃,日增重减少17.3g;高于室温时,影响更大,如果气温超过37.8℃,体重反而下降。高温环境下甚至可使仔猪增重降低50%,充足的阳光能使猪的繁殖力提高4.5%-8.5%,日增重提高10%,仔猪生病率降低9%。饲养密度过高可使饲料转化率降低11%,由此说明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三、科学设计加工饲料,提高饲料营养经济  

  饲料是养猪生长中最大的成本,约占生产费用的70%-80%,因而能否获得质优价廉的饲料,是决定养猪经营成效的关键。因此在设计饲料配方时,要借助计算机,增加配方的科技含量。要灵活运用饲料标准,科学选用饲料原料,做到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有生物学特性,生产方向、生产性能、生产阶段、性别和不同季节选用不同的营养水平,以充分发挥猪的生长潜力,提高饲料营养的经济效益。据报道,瘦肉型猪要获得较高的瘦肉率,就要求日粮含有比较高的赖氨酸,生长肥育猪在接近育肥结束20天内,撤出日粮中维生素、微量元素、甚至大量的钙、磷和钠,均不影响生长性能,小母猪要获得更好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就需要添加比阉公猪多的蛋白质,夏季为增加猪的食欲和保证足量采食,则要在增加饲料的营养浓度,特别是要提高饲料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同时,要添加氯化纳,碳酸氢钠等电解质,以促进采食,保证生产潜力的发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母猪 经济效益 杂种优势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