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猪场管理

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


经济效益是衡量规模化养猪场投入与产出的一个尺度,如何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获得最佳的养猪经济效益,把猪群的饲养管理经济与饲料的营养经济措施科学地组合应用,是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下面仅就普遍存在和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充分利用杂种优势,饲养瘦肉型杂交猪,提高酮体瘦肉率  
杂种优势是指杂种个体的生活力及某些生产性能优于亲本或超过双亲平均值的生理遗传现象。猪的杂种优势主要体现在繁殖性能和生长速度上。这两点与猪场的效益密切相关。繁殖性能的杂种优势比生长速度的杂种优势明显,据众多试验表明,饲养优良的杂种猪,可使母猪每窝断乳仔猪增加1-2头,增重提高l0%-30%,饲料利用率提高10%-15%。在生产性能方面三元杂交优于二元杂交、四元杂交优于三元杂交。但在条件不十分理想的猪场,还是以三元杂交为宜。用纯种瘦肉型长白,杜洛克、大约克等公猪与地方母猪杂交,二元或三元杂种都有瘦肉多、生长快、饲料报酬高、适应性能强的优点。  

  瘦肉型猪在体重达到40-60kg之前,主要以生长肌肉和骨骼为主,以后则以沉积脂肪为主。所以应采取"前催后控"的饲养方法,即体重60kg前可采取自由采食和饮水,60kg以后限量饲喂,但要做到定时、定量和充足的饮水。饲养商品瘦肉猪的温度应控制在18-22℃为好,因此温度为猪体蛋白质沉积最适温。温度过低会阻碍蛋白质沉积,增加脂肪沉积和饲料消耗,温度过高则食欲和日增重明显下降,笼养商品猪一般比圈肥育猪的瘦肉率提高0.8%,月增重为2159g,体重每增加1吨,可节省饲料58g。此外,小母猪直接肥育瘦肉多,用纯种瘦肉型公猪同地方母猪杂交的仔猪,性成熟较晚,杂交小母猪不去势,直接肥育比去势后的肥育猪可提前5-20天出栏,体重增加10-12kg,瘦肉率提高3%-4%以上。  

二、科学的饲养管理,提高猪群的饲养管理经济  

  一个规模化商品猪场包括生产商品肥猪的母本群,终端父本群和各阶段的肥育猪群。从肥猪生产技术角度看,商品猪场的经济效益取决于两大指标,一为平均每头母猪1年内生产的肥猪总活重,此指标又取决于二个因素,即母猪提供的出栏肥猪数和猪的生长速度;二为全群猪的料肉比。在第一个指标中,母猪提供的出栏肥猪数又包括成活率、活仔率、产仔数和受胎率。为此,规模化养猪场必须科学地饲养管理,做到:  

(一)努力提高猪的繁殖力  

1.保持公母猪的繁殖状况。体况太肥,不但猪不易发情,而且排卵数减少,受胎率降低,也易发生难产。体况太瘦,母体没有充足储备供胎儿生长发育、导致繁殖障碍,也易发生产后瘫痪。实践中以八成膘为宜,尤其忌肥。猪应喂以适当的青料,青饲料来源广,多种营养物质相对平衡,一般10kg的青绿饲料相当于1kg的精料。实行精青饲料的合理搭配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一条措施。一般青绿饲料与精料的比例为:能繁母猪2-4:1,后备猪为0.3-0.5:1。  

2.采用多种公猪精子受精。通过多重交配或混精输精可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此方法在纯繁猪场不适用,但在商品猪场是完全可行的。  

3.配种后妊娠母猪的饲养。从配种当天到妊娠21天应半量饲喂,即:1.8一2kg/日,此后可逐渐增加,妊娠后期即84-105天可增加到3.5-4kg/日,因此时胎儿生长发育较快,增加母猪采食量可明显提高产仔数和初生窝重。妊娠期初产母猪体增重为30-40kg为宜,经产母猪体增重30kg左右为好。  

4.保证哺乳猪的采食量。必须尽量增加母猪泌乳期间的采食量,通过维持母猪泌乳期间高水平的采食量,有可能减少母猪体重和背膘损失,增加产奶量,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减少仔猪死亡率和提高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150kg体重的哺乳母猪日采食哺乳母猪料不低于5kg,200kg体重的应达5.5kg-6kg。  

5.仔猪提前断奶。要使全群母猪年产2窝以上,仔猪在4周龄断奶是必要的。提前断奶的关键是选择营养全,适口性好和易消化的仔猪料。  

6.仔猪培育过好三关:

(1)初生关,重点是保暖(30-32℃为宜)和及时吃初乳;

(2)补料关,这是提前断奶的基础,注意奶和料交接自然;

(3)断奶关应注意由奶和料为主到完全以料为主的自然过渡。  
7.搞好防暑降温。高温会使猪的繁殖力显著降低,在不影响肥猪平衡上市的前提下,母猪生产尽量避开炎热夏季。搞好防暑降温,尽量减少高温对繁殖力的影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母猪 经济效益 杂种优势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