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猪病防治

猪高热病的预防和控制


高热病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以高热症状为主的一种非常难治的猪病,引起高热的病原很多,有病毒性的、细菌性的、霉形体的、寄生虫的等等。发病往往不是由单一病原而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混合感染,因此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近几年来,高热病逐渐成为危害养猪业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它不仅给养猪者带来猪只死亡和大量药费支出的直接损失,而且还影响到幸存猪的生长发育,引起母猪的流产和不孕。在各种类型的高热病中,以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严重。它们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是继发感染的,而管理不当和营养缺乏引起的普通病则往往是高热病的诱发原因。

  发病原因

  病原因素病毒类主要有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类主要有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沙门氏菌、化脓棒状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等;寄生虫有附红细胞体和弓形体等,另外还有霉形体(支原体)。发病往往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如果猪瘟和伪狂犬病免疫不到位或根本没有免疫,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气喘病又可继发蓝耳病,蓝耳病又协同圆环病毒的作用和夏季极易感染的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病,使猪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甚至原来不致病或致病力较弱的微生物也乘虚而入引起猪只发病,从而引起继发感染。

  管理因素猪群所处环境恶劣、空气污浊、有害气体含量过高、冬天气温过低、夏季湿度过大等不良因素都能产生应激反应,使猪群整体抗病力下降,病原微生物感染和传播的机会增多。

  饲料因素饲料品质差、营养不足或营养成分不平衡造成代谢疾病,从而使猪群对疾病的综合抵抗力下降;有时饲料含有霉菌素导致免疫抑制,也加剧了该病的危害。

  预防和控制

  控制病毒性疾病是控制高热病的前提,而控制病毒性疾病的首要任务是免疫,要切实做好病毒性疾病的免疫,在保证疫苗质量的同时要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有条件的要定期进行抗体监测,确保免疫效果;同时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尽可能提高猪只的健康水平。

  免疫接种

  猪瘟的免疫种公猪每年免疫两次,种母猪提倡产后到断奶前免疫,也可每年两次,剂量均为4头份/头;商品猪:20日龄首免,60日龄~65日龄二免,首免4头份/头(为了削弱母源抗体的干扰),二免5头份/头;新购进商品猪群稳定后,一周补防4头份~6头份/头。特殊情况下也可超前免疫。

  伪狂犬病的免疫伪狂犬病是高热病的一个重要病原,已成为世界上危害猪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给养猪业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免疫程序为:种公猪每年3次,种母猪每年4次或产前3周~8周免疫一次,所产仔猪根据各场情况可以在断奶前后免疫一次,购进的商品猪待猪群稳定后免疫一次。

  气喘病的免疫气喘病在高热病中的危害往往被忽视,没有气喘病单纯的蓝耳病感染不会引起很大的危害,免疫接种是控制气喘病的有效途径,一般采用的免疫程序是:仔猪7日龄首免2ml/头,21日龄二免2ml/头。做种用的3月龄~4月龄再免疫1次,以后种猪一年免疫两次。

  蓝耳病的免疫种公猪每年3次,种母猪每年免疫3次或每胎临产前21天~35天免疫一次,用灭活疫苗4ml/头,紧急免疫时可用弱毒疫苗,猪群一旦稳定后改用灭活苗;商品猪10日龄~15日龄首免用灭活苗2ml/头,二次免疫间隔2周~3周,用灭活苗一头份。

  加强饲养管理

  定期消毒,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定期进行猪舍和养猪场内的环境消毒是减少疾病最有效的方法。猪舍一般每周消毒一次,舍外环境每两周消毒一次,饲养用具使用后要彻底清洗并保证每周至少消毒一次。另外还要加强外来人员及车辆的消毒,控制人员进出生产区。

  控制猪舍环境冬季猪舍做到温度、湿度、空气清新度适当,保温与通风统一;夏季避免高温高湿,加强通风降温。执行“全进全出”制度,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减少应激因素。

  提高饲料品质加强营养,尽可能选用优质配合饲料,控制霉菌毒素,提高猪群的综合抗病能力,对疫病的防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果断淘汰对没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和僵猪,应坚决果断地予以淘汰,防止疫病传播和增加药费开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饲料 病原 病毒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