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猪病防治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致病原因


该病以传播迅速,体温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为特征性的疾病。

一、临床症状

(1)猪群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42℃之间,起初个别猪只发病,之后迅速传至大部份猪群,个别猪突然死于猪舍;

(2)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精神萎顿扎堆、呼吸困难、咳嗽喘气;

(3)部分猪流鼻涕、眼睑肿胀、眼分泌物增多,出现眼结膜炎,有的便秘或下泻;

(4)部分出现后躯无力,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

(5)病猪多皮肤发红,耳部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处皮肤呈紫红色,也有皮肤出现铁锈色或出血点;

(6)部分孕猪多出现流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

(7)大多混合支原体,猪瘟和霉菌毒素。

二、致病原因

经有关专家检测,证实高热病是由包括病毒、细菌、霉菌、血原虫等引起怕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等……

A、病毒:蓝耳、猪瘟、伪狂犬、圆环、流感、冠状病毒,而猪瘟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是高致病性高死亡率重要原因之一。

B、细菌:猪胸膜炎放线菌、链球菌,猪副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丹毒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霍乱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C、血原虫、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焦虫等。D、各种霉菌毒素。

三、防制措施

鉴于当前疾病复杂,猪群密度高,管理性疾病时有发生(如断尾阉割、注射、蚊虫咬)致出现较多的猪副嗜血杆菌,附红细胞体等疾病。病毒性病持续感染,细菌性疾病增多,繁殖障碍性疾病增加,混合感染、霉菌毒素、血原虫等时有发生,还有抗生素药物滥用,导致细菌抗药性和耐药性越来越严重,建议今后逐步用中草药剂防治疾病,有好的药物,还要有好的饲料。(如安佑102教槽料和100人工乳。患猪能很好吸收,促进疾病康复,本人诊断好多猪场疾病,取得较好效果。)

(1)预防

①加强饲养管理,控制舍内温湿度及有害气体排放,随着季节的变化,搞好卫生,全进全出,尽量少冲水,保持猪舍干洁和通风,严格产房管理,减少保育猪群发病率;

②做好各项疫苗免疫注射工作,净化伪狂犬,控制蓝耳,防止非典型猪瘟和圆环病毒症是当前猪场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对口蹄疫实行强制免疫,对猪瘟实行100%免疫,对蓝耳病实行全面免疫,种猪可一刀切做基础免疫,以后每年普免3―4次,病场建议用进口疫苗,从种母群和哺乳猪做起,并加强二免,等蓝耳病净化后才改用国产苗;

③加强后备猪群防疫保健和环境驯化工作,防止条件性病原大量繁殖造成损失;(保育猪群也应认真做好保健)

④控制霉菌毒素、原虫病和内外寄生虫病也是当前养猪生产十分必需做好的工作;

⑤搞好预防消毒工作,各场应制定卫生消毒制度,严格落实执行;

⑥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和当地发病情况,定期服用中草药物预防保健,如已发病场,也应适当加入抗菌素药物进行控制;

⑦落实猪场各项管理制度和提高员工素质是根本;

⑧猪舍周边应重视种植树木、花草,改善生态环境也很重要。

(2)治疗

首先:在发生高热病时,应迅速采取封锁,严格消毒措施防止菌毒扩散外,还应冷静沉着对付。首先请行家及有关人员确诊什么类型高热病,如蓝耳病为主,或猪瘟为主,或流感为主,或综合症为主等,然后对症施药,防止盲目性治疗,避免损失更重。

其次:采取果断措施,该出手时就出手,即把严重无价值病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就地消灭,避免造成更大传播和死亡。

中国农机学会机械化养猪协会会长陈健雄博士指出,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应该是决定猪发病率的主要因素,猪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素质是猪场防疫水平高低的决定因素。

邵国青博士指出,疾病控制仍然靠管理,过多力量用于防病治疾病反而越来越多越重。需要看的病不是病,病在管理中。(汕头市东江猪场余老板早就说得好,不是猪有病,而是人有病,与上二位博士见解非常吻合)。还指出,对于高热病,病源控制是根本,尽量有效做好消灭、隔离,限制病源继续扩散,对发病猪有五不治原则;更有利于疾病消灭。

①无法治愈的病猪不治;

②治疗费高的病猪不治;

③治疗费时、费工的病猪不治;

④治愈后经济价值不高的病猪不治;

⑤、传播性强、危害性大的病猪不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猪瘟 细菌 病毒 霉菌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