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猪病防治

表现特征性体表症状的猪病的诊断与防治




7口蹄疫

7.1病原口蹄疫病毒。

7.2诊断要点该病的特征性症状在蹄冠、蹄叉、鼻镜、母猪乳头出现水泡,水泡内充满灰白色或淡黄色液体,初期水泡仅米粒至绿豆大,后融合于一起达蚕豆至核桃样大,12天后水泡破裂、溃烂或结痂,有的蹄壳脱落,35天后逐渐康复。

7.3防治对所有猪群进行免疫注射,发现病猪、带毒猪坚决扑杀,做无害化处理。

8弓形体病

8.1病原弓形体。

8.2诊断要点经常是仔猪先零星发病,之后大小猪均发生。急性病猪高热稽留,体温40℃~42℃,昏睡,呼吸浅表、急促,多为腹式呼吸,喘呜、流鼻涕,咳嗽。耳、颈背、腹下、股内侧常常出现蓝紫色斑块,粪便先干后稀或交替出现。粪呈灰绿色或煤焦油状。病程7~10天,不死转为慢性。慢性病猪发育不良,下痢,失明或出现神精症状。母猪可引起流产或死胎。

8.3防治①预防主要是尽量避免猪与猫的接触,消灭老鼠。在弓形体病多发季节要经常消毒圈舍,当仔猪发病时,要及时隔离治疗。②治疗以磺胺嘧啶为主。每天每千克体重100毫克,一次肌肉注射或口服,连用5天。也可以用磺胺甲氧嘧啶,每天每千克体重30毫克,一次口服,连用3~4天。以上药物配合磺胺增效剂效果更好。

9水疱病

9.1病原猪水疱病病毒。

9.2诊断要点病猪体温升高,全身症状明显,主要症状是在蹄冠、蹄叉、蹄踵或副蹄出现水疱和溃烂,病猪跛行,喜卧;重者继发感染,蹄壳脱落;部分病猪(5%~10%)在鼻端、口腔黏膜出现水疱和溃烂;部分哺乳母猪(约8%)乳房上也出现水疱,多因疼痛不愿哺乳,致使仔猪无奶而死。

9.3防治疫区和受威胁区要定期进行预防注射,对患病猪待水疱破后,用0.1%高锰酸钾或2%明矾水洗净,涂布紫药水或碘甘油,数日可治愈。

10湿疹

10.1病因由表皮和真皮上皮(乳头层)上的致敏物质引起的一种过敏性炎症反应。

10.2诊断要点主要发生于饲养管理不当,或患有寄生虫病及内科病(如卡他性肺炎、佝偻病等)的瘦弱贫血仔猪。初期被毛失去光泽,湿疹多发生于全身各处,尤其是股部、胸壁、腹下等处易发生脓疱性湿疹。脓疱破溃后,形成大量黑色结痂,奇痒,因此,患猪呈现疲惫状态,并逐渐消瘦。急性的病期常在3周以上,如转为慢性,可经数月而不痊愈。

10.3防治首先清除发病原因,在早期(红斑期和丘疹期),患部可用保护性撒粉(滑石粉或硼酸、鞣酸等份混合粉剂);当水疱或脓疱破溃后,患部可用2%明矾水或2%鞣酸溶液冲洗,洗净后涂1%~3%的紫药水;到后期(痂皮期),患部可用双氧水、1%~3%硼酸溶液冲洗;洗净后剥去痂皮,再涂以氧化锌或硼酸软膏等,并配合应用抗组织胺药、肾皮质激素和维生素B6,治疗效果较好。

11锌缺乏症

11.1病因饲料中钙、磷比例不当,缺锌,缺乏必需的脂肪酸,均会干扰锌的吸收,导致皮肤角化不全。

11.2诊断要点多见于7~16周龄仔猪的四肢、脸部、颈项、臀部和尾巴,且常呈两侧对称分布;很少群发,病死率低。病变部起初为小红斑,迅速变为丘疹,随后表皮增厚到5~7毫米,形成皱褶、裂隙与鳞屑,不痒。

11.3防治调整日粮结构,适当补锌(硫酸锌、碳酸锌、氧化锌等),一般仔猪饲料补锌浓度为40~45毫克/千克,母猪为100毫克/千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坏死 病原 猪丹毒 母猪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