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猪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出现了一批规模化、管理现代化的猪场。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农村中、小规模猪场发展较多。就提供上市商品猪看,他们是主力军。但由于猪场密度、场地选址、基础设施、种猪引进、技术和管理滞后等原因,疾病发生率较高,降低了养猪效益,严重制约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解决这些问题除抓好品种改良,饲料和饲养管理外,疾病防制更为重要。
首先树立管重于防,防重于治的科学的正确的观念。养猪效益来自于养猪全过程精细的科学的管理措施。纸上谈兵,不抓落实,埋头苦干,寻找窍门,主观臆断,经验主义都不会获得成功。但是,积极的防制措施也绝不可忽视。笔者就当前农村养猪危害较大的几种疾病简述如下: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包括:流产、死产、死胎、不孕、产后无乳等)。
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主要有:
一、布鲁氏菌病
属细菌性疾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
诊断要点:
1.母猪流产和产弱仔。
2.公猪睾丸炎,一侧或两侧睾丸肿大。
3.慢性关节炎。
4.流产可发生于孕期任何阶段,怀孕早期往往不易发现,表现为配种后返情。
防制措施:
1.定期检疫,及时淘汰病猪。
2.坚持自繁自养,从非疫病场引种,引种后隔离观察2个月,无疫病方可入群。
3.受威胁场可用猪型2号菌苗饮水,气雾或注射,一年一次。
二、衣原体病
诊断要点:
1.新疫区可见40%~90%怀孕母猪流产,老疫区出现死胎和弱仔。
2.公猪可长期呈隐性感染,临床仅见尿道炎,或有少数病例见睾丸炎。
3.病猪体温39~41℃,持续1周左右。通常有关节炎,疼痛跛行和结膜炎。
防制措施:
1.强力霉素:每吨饲料添加180g,连续混喂10天。
2.15%金霉素:每吨饲料添加3kg,连续混喂1周,然后剂量减半,再用10天。
三、寄生虫病
1.猪弓形虫病:属人畜共患的由原虫引起的疾病。
诊断要点:
A.患猪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呼吸困难,耳翼、鼻端、四肢内侧及下腹发绀或出现紫红色斑。
B.怀孕50~70天母猪出现流产,也可见早产或者死仔。
防制措施:
磺胺甲氧嘧啶钠等磺胺类药物治疗,用量根据剂量和说明使用,首次用药应加倍量,分点注射,连续3~5天。
2.附红细胞体病
诊断要点:
主要特征是贫血和黄疸,妊娠母猪流产。病猪贫血,消瘦,体表淋巴结肿大,呼吸急促,有的出现拉干或腹泻。
防制措施:
A.阿散酸:每吨料添加180g,混饲5天,改为每吨料添加120g连续用药3周。
B.阿散酸:150g+多西环素150g混于1吨料中,连续用药1~2周。
C.病情严重,食欲减少的病猪可深部肌肉注射血虫净、附红优等药物,同时配合治疗可肌肉注射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1。
四、病毒性疾病
一般情况,病毒病造成猪繁殖障碍主要引起死产、木乃伊和不孕,多数不引起流产。
1.猪瘟
诊断要点:
A.丸母猪无症状,但产木乃伊、死仔和弱仔,弱仔产后3~5天内死亡者多。
B.病死仔猪剖检腹股沟淋巴结出血肿大,肾苍白,表面有针尖大小出血点。
防制措施
A.加强检测,淘汰病猪。
B.修订防疫程序。种公猪每年3、9月份防疫注射一次,经产母猪于产后21~25天1次,均4~6头份。仔猪21~25日龄2头份,60日龄4头份。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不能代替猪瘟单苗。
C.注意疫苗质量,失真空苗不能用。
D.猪瘟严重场可采用超前免疫,但免疫后至少90分钟不吃奶,但不要超过2小时。
E.有人介绍大剂量猪瘟组织苗对治疗猪瘟有一定疗效。
2.细小病毒感染
诊断要点:
仅表现母猪繁殖障碍。怀孕10天内感染胚胎可吸收,表现返情;怀孕35天左右感染,可完全流产或足日时产仔少;怀孕中期感染产仔时出现不同比例的木乃伊;产仔后期感染引起死产;初生猪死亡或活力下降。
防制措施
A.免疫接种。后备母猪于配种前50天一次,间隔3~4周再加强一次。经产母猪于产仔后2周注射一次。第三胎后可不再注射。
B.后备母猪配种前一个月与血清学阳性母猪混群感染,使阴性猪获得免疫力。
3.乙型脑炎
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属人畜共患疾病。
诊断要点:
A.怀孕母猪感染后,先出现体温升高,沉郁等,继而发生流产、死产、木乃伊;或一胎中有正常生长的活仔,一般胎儿产出后,症状随即减退。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zhu/10/2011-07-19/19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