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猪病防治

改善管理方法控制猪传染性疾病


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出现的新的猪病迫使人们重新评估现有的生产系统。如果没有疫苗,必须采用改进管理的方法来控制疾病;即使有了疫苗,离开管理仍然可能会不起作用。本文将涵盖各种基本方法,所有的畜群都可采用来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由于每次疾病爆发的情况不同,因此每个场还必须针对各自的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

  疾病传播的途径很多。主要包括:

(1)通过猪只间的直接接触进行传播;

(2)通过鼻腔分泌物、唾液、粪便、尿等进行传播;

(3)长期饲养的圈舍携带疾病;

(4)在妊娠期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出生小猪携带疾病;

(5)病原携带猪只在场内的流动;

(6)机械传播,如车辆、设备、鞋子、衣服、带菌者(昆虫、大鼠、小鼠、鸟)等;

(7)空气传播;

(8)野生动物传播,如鸭子等;

(9)用染病公猪的精液输精。

  要想取得成功的疾病控制,必须提高猪场的管理标准。我们总结为四条黄金原则:

  疾病可以通过猪只间的接触进行传播,限制接触可减少疾病的流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猪只间的接触可能是间接的,针头、手术工具、器械设备、粪便、工作人员以及带菌者(例如:苍蝇、耗子、老鼠、鸟类等)均可引起疾病的传播,应特别注意。

  应激的动物很容易生病。接触微生物会给免疫系统造成重大的压力,如果免疫系统超负荷运转,细菌和病毒就可能造成疾病。当实施一项措施时会给猪带来应激,就要考虑能否采用其他产生较少应激的方法来替代之。

  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良好的卫生和生物安全措施。对建筑物清洁和消毒能使疾病控制达到良好的效果,注意杜绝针头和其他工具传播疾病。

  营养好,不仅是生长所需,而且对免疫系统发育也有重要作用。对于仔猪,初乳可提供保护能力,防止仔猪感染本场现有的疾病,因此要确保仔猪在出生后12h内吃到尽可能多的初乳;提供仔猪高品质的日粮,特别是在断奶以后;在断奶仔猪饲料中提供高水平的抗氧化剂,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

  全进全出制可防止传染源在猪只间进行传播。全进全出制可应用于每一环节的各个阶段:产仔、断奶、生长与育肥。确保整个系统各批次间不能有交叉;未达标的猪只不能保留混入下一批次;工作人员必须跟随动物流动。

  由于畜舍的限制,传统的以周为单位的生产模式往往很难实现全进全出制所需要的批次隔离,改为批次产仔以使每个批次可以足够大。每3周为一批次的系统被证明是有效的:

(1)每批的数目越大越易于实现批次隔离;

(2)符合母猪3周为一情期的自然规律,易于管理;

(3)21周的生产循环,仔猪在产后4周断奶,是比较理想的;

(4)便于每周劳力的精细分工,诸如:服务、产仔、断奶、清洗和消毒等。

  混养可增加猪只间的接触,并使其处于紧张状态。可能的话,从断奶到肥育维持猪只分组不变。仔猪在同一天断奶,保持每窝为一小组,如果必须将不同窝的猪混合组成较大的组,要使窝数达到最小;保持生长猪/育成猪始终在同一个小圈;同组的猪只应同时进入肥育期;为了适应畜舍可把组细分,不要混合组来增加组的大小。注意:在系统的每个部分杜绝不同批次间的混养。

  大多数传染源生存于有机废物中,如果猪圈消毒不完全,疾病会很容易传给下一组猪只。因此,在猪迁出后要立即清洗、消毒。要严格执行清洗及消毒程序:

(1)先用水冲洗;

(2)用清洁剂清洗;

(3)用水漂净;

(4)在下一批猪移入之前,使其完全干燥;

(5)在每个入口处放置脚底消毒池。

  保证仔猪在出生后6h内有好的初乳摄入。有些母猪可能没有抗体,要考虑"寄养"技术,即在6至12h内交换仔猪(新生小猪必须从其生母那里至少饲喂一次)。

  24小时后抗体的吸收将停止,这时寄养可能会导致病毒的传播,应当尽可能的避免。

  开放式隔离易发生猪只间的接触,造成病源体的传播,建议将圈舍间的开放式隔离变成实体隔离。

  8.断奶时,保持舍内较低的猪只密度

  密度越低,猪的应激越小。小的应激等价于好的健康。在英国,推荐的密度:从断奶到22kg为0.3平方米/头;生长至50kg为0.6平方米/头;育肥阶段为0.75平方米/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传播 饲料 小猪 抗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