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猪病防治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各种家畜均可感染。本病以发热、神经症状为特征,主要危害小猪。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在污染的畜舍内的干草上能存活1个月以上,55一60℃经30~50分钟才能灭活,但一般浓度的消毒药却能将其杀灭,如O.5%石灰乳或0.5%碳酸钠消毒1分钟、5%石炭酸消毒2分钟和1%~2%氢氧化钠可立刻杀死病毒。

  一、传播途径和流行特点

  1.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带毒鼠类、猫、狗也是重要传播媒介。病毒主要随病猪的分泌物(鼻汁、唾液、尿和乳汁等)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垫草及栅栏等周围环境。另外,病毒常存在于胴体中,易通过肉食品传播。

  2.传播途径。健猪与病猪或带毒猪,均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发生感染,引进带毒种猪引起疫情扩散蔓延是传播本病的主要原因。其他易感动物主要由吃食病畜尸体及病畜污染的饲料经消化道感染。本病还可以经呼吸道粘膜、皮肤的伤口以及配种等而发生感染。母猪感染本病后6一7天其乳中有病毒,持续3一5天,乳猪可因吃乳而感染,妊娠母猪感染本病后,常可侵入子宫内胎儿。

  3.易感动物。除猪外,牛、羊、马、犬、猫等多种动物及野猪、狼、狐等野生动物均可感染本病。实验动物中兔最敏感,常用于动物试验。

  4.流行特点。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2周龄内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达到100%。成年猪和母猪主要表现呼吸系统症状,但猪体长期带毒和排毒,成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常常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加重病程和增加死亡率。

  二、症状

  本病潜伏期3一11天。临床症状随猪年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即使表现症状也极为轻微,只表现一过性发热,精神沉郁。有的病猪呕吐、咳嗽,一般于4一8天后恢复。妊娠母猪常发生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产出的弱胎通常在3-4天死亡。

  新生仔猪及4周以内的仔猪,常突然发病,病情极为严重,可发生大批死亡。病猪体温上升达41℃以上,精神极度颓萎,发抖,运动不协调,痉挛、呕吐,流涎,呼吸加快,叫声嘶哑,腹泻,有的猪倒地侧卧,头向后仰,四肢划动。有的猪作圆圈运动或后退,最后昏迷死亡,极少康复,病程1-2天。

  不论猪只年龄大小,病猪都无瘙痒症状。

  三、诊断

  病猪上呼吸道粘膜及扁桃体出血、水肿,肺水肿,胃肠粘膜可见卡他性炎症,胃底部有明显出血区。脑膜充血出血、水肿,脑脊髓液增量。肝肾有特征性坏死灶,中央灰白色,外周有红色晕圈,具有诊断意义。流产胎儿的肝、脾及胎盘绒毛膜有凝固性坏死。

  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及呼吸道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同时,可采取病猪的脑、扁桃体、肺、肝、肾等组织进行病毒分离。动物接种试验及兔疫荧光技术、血清中和试验等实验室检查,以便进一步确诊。

  临床上出现神经症状时,应注意与水肿病、链球菌性脑膜炎、食盐中毒、黄曲霉中毒、李氏杆菌病、狂犬病、乙型脑炎、传染性脑脊髓炎、血球凝集性脑脊髓炎、猪瘟、维生素A缺乏症等相区别。临床上母猪出现繁殖障碍时,应注意与维生素A缺乏症、李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衣原体病、弓形体病等相区别。

  四、防疫措施

  本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均无效。成年猪患病轻微,一般不需治疗。在病猪未出现神经症状之前,注射高免血清或病愈猪全血,有一定疗效,如已出现神经症状则效果不明显。因此,必须做好防疫工作。

  1.兔疫防制。预防接种的疫苗有常规和基因工程缺失的灭活苗和弱毒苗。非疫区最好不要使用疫苗免疫,特别不要使用常规弱毒疫苗免疫。疫区和受威胁区为了预防,可首先考试应用效果良好的灭活疫苗,最好是用基因工程缺失灭活疫苗。而对发病猪场,为了紧急控制疫情,则可考虑应用弱毒疫苗,最好是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研制的双基因缺失疫苗。种公猪每年春秋各免疫1次,母猪产前3~4周兔疫1次,仔猪28-35日龄免疫1次。如有疫情的猪场,为减少野毒在猪群中循环的数量,育肥猪10周龄和14周龄各兔疫1次,或者仅在14周龄免疫1次。

  2.综合防制。要控制和消灭该病,只有采取检疫、隔离和淘汰病猪及净化猪群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病毒 免疫 抗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