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猪病防治

其 他 猪 病 的 控 制 与 治 疗(1)


(一)猪李氏杆菌病

本病是由一种无荚膜、无芽胞的革兰氏阳性李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猪主要表现为脑膜脑炎、败血症和流产的特征。

症状:多数病猪(特别是仔猪)呈败血症病状,体温升高到42℃,精神沉郁、厌食、呼吸急促,头、耳、腹部皮肤发绀。步态异常,后肢叉开坐地呈观星姿态,或转圈不停、痉挛、后肢逐渐麻痹,倒地后四肢划动,2-4天内死亡,怀孕母猪引起流产。

防治:

1.加强营养,搞好环境卫生,使猪群保持高水平的抗感染能力;

2.及时隔离病猪,加强猪舍及环境的消毒,并对症治疗;

(1)硫酸链霉素或硫酸双氢链霉素10毫克/公斤体重?次,肌注2次/日,连用3-5天;

(2)氨苄青霉素4-15毫克/公斤体重?次,加上庆大霉素1-2毫克/公斤体重?次,肌注2次/日,连用3天;

(3)增效磺胺嘧碇钠注射液(每支10毫升含SD钠1克、TMP0.2克)0.05-0.1毫升/公斤体重?次,肌注,1-2次/日,连用3-5天。


(二)猪钩端螺旋体病

本病是由致病性的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发生在仔猪、生长猪,传染源是蚊、虫、鼠等。多数是隐性感染,少数呈急性,表现为发热、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水肿、流产、皮肤和粘膜坏死。

症状:慢性水肿型多见,突出的症状是头部皮下水肿十分严重、明显,俗称“大头瘟”;急性黄疸型少见,多发生在中、大猪,主要表现为病猪体温时高时低,精神不振,眼结膜黄染,血红蛋白尿或血尿,鼻干裂,粪干成粒。母畜流产,有木乃伊,有的哺乳母猪无乳或乳腺炎。

防治:

1.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注意灭鼠、卫生、消毒等工作,在疫区必要时可用单价或多价弱毒菌苗预防接种;

2.发现可疑病猪,要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并注意消毒和清理污染物;

3.猪群中发现病猪后,要全群投土霉素0.75-1.5克/公斤饲料,连喂7天。对病猪首选药为链霉素、青霉素,连用3-5天。


(三)仔猪先天性震颤(跳跳或抖抖病)

本病病原是先天性震颤病毒,此病引起出生后不久的仔猪出现局部或全身肌肉阵发性挛缩。

症状:仔猪出生后,安静时正常,一动往往在头部、四肢和尾部表现持续性的震颤,或为有节奏的阵发性的痉挛,全身抖动,行动困难,无法吃奶。若护理得好,一周后,震颤可逐渐减轻或消失而存活。

防治:

1.这种乳猪疾病一般较少见,且一头母猪最多发生一胎,第二胎再不发生;

2.对病仔猪加强护理,保持猪舍温暖、干燥、清洁,人工辅助哺乳可使大多数病仔猪痊愈。

(四)猪附红细胞体病

由立克次氏体--猪附红细胞体引起,表现为急性黄疸性贫血。

症状:典型急性感染的母猪,常厌食1-3天,体温在40-41℃左右,偶尔引起母猪乳房和外阴水肿,哺乳母猪乳汁减少或缺少母性。仔猪和生长猪表现为高热,体温在40.5-42℃,呼吸困难,黄疸,尿黄,贫血,腹下、耳根、尾根等处出现小点出血,继而进一步扩大,最后连成一片,使皮肤脱落,并造成其它细菌继发感染,死亡率较高。

防治:

1.控制该病的关键在于驱除猪体的疥螨、血虱等体外寄生虫以及苍蝇、蚊虫等飞虫;

2.药物治疗:土霉素和有机砷制剂联合使用有较好的效果;另外贝尼尔(血虫净)、喹诺酮类药物对治疗该病也有较好的效果;

3.对已发生此病的仔猪还要注意补铁和防止继发感染,一般采取仔猪肌注右旋糖苷铁2毫升预防贫血。

(五)猪球虫病

本病是由猪的艾美耳球虫和等孢球虫寄生于猪肠上皮细胞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多发于温暖潮湿季节的哺乳仔猪。

症状:食欲不振,腹泻、消瘦,一般持续4-6天,粪便呈液状或糊状,呈黄白色,偶尔可见血便,重病可因脱水而死亡。

防治:

1.清除环境中的球虫卵囊和避免卵囊污染猪舍是防治本病的关键。一般采用消毒法杀灭卵囊,例如选用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熏蒸法消毒或过氧乙酸喷雾法,加热火焰法消毒效果较好;

2.母猪在分娩前1周和产后的哺乳期给予氨丙啉,剂量为25-65毫克/公斤体重,拌料或混饮喂服,连用3-5天,也可按此剂量给病仔猪防治。

(六)猪疥癣

本病是由猪疥螨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多发生于阴湿寒冷的冬春季。

症状:患猪局部发痒,到处不断蹭痒或磨擦,患部皮屑和被毛脱落,皮肤潮红,可见有渗出液结成的痂皮。严重的皮肤出现皱褶或龟裂,食欲不振,逐渐消瘦。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重复 青霉素 剂量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